谁的创业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03: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罗诺
如果两年前,历经10年漫长“分娩”期的创业板未推出,那么如今的资本市场将是何种模样?
这个命题似乎无人可解,但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市场不会诞生近千位“亿万富豪”。
11月18日,证监会首次提出将在创业板试行证券市场退市制度;按照两年期限,部分创业板公司将在明年年报公布后接受市场检验。
自2009年创业板正式开板以来,无数的亿万富豪从中孕育而出;但另一方面,却是大批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享受盛宴的众高管辞职套现。
这一切不得不让人疑窦丛生,创业板到底是创业还是创富?
为创富而创业
“我对资本市场一窍不通,上市也是一次聚会和几个投行朋友接触时,他们建议我上市试试。”两年前,一位董事长在其公司招股路演现场如此向记者坦承,该公司正是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
实际上,这家公司所在行业的技术壁垒并不高深,也没有大众化的市场前景,靠着独特人脉和政府资源,该公司几乎垄断行业经营。
“开始我们是为中小板准备的,但2009年初,听到创业板即将开板的消息,投行中介认为创业板的机会更大,于是改道创业板。”上述董事长告诉记者,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要求类似,资料稍作修改,在创业板接受资料申请时首批递上去。
“结果出来得很快,我都有点像做梦似的。”上市后,这位董事长向记者谈及感觉,“原来上市可以这么快达到目标”。在他看来,做实业十年赚的钱不如这一次上市挂牌来得快。
当股票以超过50倍市盈率发行时,仅以发行价计算,这位董事长持股的账面市值便达6亿元。
公司募集资金也远超想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钱多到花不完”。
很快,该公司决定拿出超募的部分资金,并采用换股方式收购董事长大学同窗的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收购资产对于公司的实际作用并不大,而董事长的意思是要“酬谢故人”。
此外,公司还大手笔购买豪宅豪车奖励给那些征战多年的高管。
这种做法,似乎有悖于创业板开启初衷——为高成长性、高风险且有融资需求,却达不到主板上市要求的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使其更快更稳健地发展。
“创业不就是为了创富吗?”上述董事长向记者反问。
监管新任务
实际上,在创业板已上市或拟上市的公司中,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统计显示,首批创业板公司限售股解禁后三天,就有网宿科技(300017.SZ)、上海佳豪(300008.SZ)、爱尔眼科(300015.SZ)、机器人(300024.SZ)、银江股份(300020.SZ)、吉峰农机(300022.SZ)、华谊兄弟(300027.SZ)和金亚科技(300028.SZ)共计8家首批上市创业板公司,出现在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总交易37宗,总成交金额达7.28亿元。
不仅如此,部分创业板公司还发出再融资信号。Wind统计显示,2011年2-9月,莱美药业(300006.SZ)、华谊兄弟、碧水源(300070.SZ)等10家创业板公司推出短中期融资券。
面对计划融资动辄数十亿融资规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不禁要问,有必要的融资能占几成?用于实处的能有几何?融资收益能反馈到投资者手上的又有几多?
“创业板上市提供的资金能给企业做大做强的可能。”某接近监管层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创业板公司的审查最重要的考察点主要包括公司的成长性,达到这个成长目标的风险性,以及融资的需求程度。
前段时间,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潮,让监管层进一步加大对业绩不确定性因素的把关力度,在把关业绩风险之后,近期又将拟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作为考察重点,而融资的必要性也一直是考察的重中之重。
符合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一定要符合上述要求,以保证让有资格有需求有能力融资的公司顺利上市。
对于存在仅两年的新生之物,创业板诸多政策性的缺失成为了形成“创富”、“圈钱”之怪现状的死结;而其中,创业板的退市制度的缺乏无疑是最突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