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悲喜大剧”闹关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2:0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赵锋,党鹏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海燕折翅,黄河断流,三秦父老不如意。”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前期陕西民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年轻一辈的人可能不太清楚,“海燕、黄河、如意”,曾为陕西土生土长的三大彩电品牌,1987年10月全国第一届彩电评比中,它们集体获得第一名,陕西省政府为此还专门召开了一次规模可观的表彰大会。

  可惜,仅仅数年间,陕西彩电军团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往日短暂的辉煌,反而成为笑柄,一声叹息中不知有多少苦涩无奈。

  近二三十年来,一幕幕类似的商场悲喜剧,在关中平原一再上演。

  家电业“官商”陨落

  1982年10月,国内第一家生产彩电核心部件的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那时候,中国电视机产业迅速升温,引进大大小小的生产线100多条,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知名国产品牌争相亮相。

  1987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国共生产出1934万台电视机,首次超过邻国日本,成为世界上电视机年产量最多的国家。而最初也是最大的功臣,要数以“海燕、黄河、如意”为代表的陕西几大国有彩电企业。

  想当年,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全国人民频频看到陕西彩电品牌的广告,诸如女排国际比赛这样炙手可热的赛事,不少都是陕西彩电企业赞助的。后来驰骋全球市场的四川长虹,那会儿不过是彩电业的“小字辈”,早期的厂房和生产线,还是陕西企业派人前去援建的,而另一彩电巨头深圳康佳,直到1987年年底,才刚刚拿到第一份生产许可证。

  然而,1989年,长虹的倪润峰发动了中国彩电行业第一场价格战,平均降价幅度为每台600元。此役不仅让偏居西南一隅的长虹一战成名,也直接导致众多国产彩电品牌的第一次洗牌。同时,日系彩电企业凭借其品牌和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大举攻城略地,确立了主导地位。陕西彩电“三大家”与其他多数国产品牌一样,无论是功能还是质量,都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宝鸡产的“双欧牌”洗衣机和“长岭牌”冰箱,是陕西家电业早年兴旺的又一代表。

  “秀兰,我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咧!”电视画面上,一个撑船的汉子用地道的陕西话向河边洗衣服的妇女高喊着。这个广告一度在陕西乃至大西北脍炙人口。拥有一台“双欧牌”或“长岭牌”,成为90年代初手头宽裕起来的西北农村家庭“四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中的不二之选。

  如今,那家生产“双欧牌”洗衣机的国有企业陕西机床厂,早已被人们淡忘,国营长岭机器厂生产的冰箱,在市场上也失去竞争力多年了。

  位于宝鸡的长岭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953~1957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当年这156项工程中,陕西和辽宁各有24项,在所有省份中数量最多,作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重点建设地区,陕西由此奠定了雄厚的重工业基础。

  正因为这样,改革开放之初,陕西的“国优、部优、省优”工业产品特别多,国营企业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但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国营企业的“官商”特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实现转型,相继陨落或归于沉寂,几乎无可避免。

  神奇“505”与疯狂“白加黑”

  陕西家电业“官商”仍占据着舞台中央之时,三秦大地上一批民间商人,悄悄开始了他们的野蛮生长。

  1988年,38岁的西安市户县国家干部来辉武正式申请“停薪留职”,因为他发明了一个号称有奇妙疗效的“505”神功元气袋(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来辉武的生日,产品以此命名)。在此之前,他疯狂地迷上了中草药研究,经常“不务正业”,钻进秦岭和太白山深处采集标本,搜罗散落民间的各种中药奇方。

  没想到几年间,大半个中国的人们都在为这个比手掌略大、类似“红肚兜”的东西着迷,甚至有传言称,只要把“505”戴在肚脐眼上,即可治愈百病。

  1992年,“505”如日中天,生产厂家咸阳保健品厂销售该产品所纳税金,占了咸阳市全体公职人员工资的1/4。那一年,几乎每天都有数千人排队在工厂门口等待提货。来辉武可谓一手开创了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因为主管部门的“健”字批号,就从“505”开始。他甚至放出豪言:“505经久不衰,将与人类共存亡!”

  “505”让咸阳几乎一夜之间成了“保健品之城”。不过,当年陕西人为之皱眉的“咸阳三大害”,神功元气袋居然也榜上有名。原来,咸阳保健品厂毕竟规模有限,“505”最高峰时一天销售额达500万元,厂里的实际生产能力远远跟不上,能批发到几箱神功元气袋转手倒卖,马上就能赚几千乃至上万元。如此暴利,让保健品厂周边很快冒出了100多家小厂子,什么“健肝袋”、“护胃袋”层出不穷,外表跟“505”大同小异。当时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业务员,一年光卖各种“袋”,销售额就有上千万元。

  除了仿制,还有假冒。来辉武不得不奔波于全国各地“打假”,出钱设立“打假”基金,还给公安局购买专用的“打假车”。假冒风是得到了一定遏制,但“袋类”保健品市场名声大跌,粗放成长的咸阳保健品行业,随之落入低谷。趁“505”之势而起的“神针”发明人赵步长、“秦龙壮元神袋”发明人赵东科等,先后离开咸阳,另起炉灶,并由保健品向药业转型。而始作俑者来辉武,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到了90年代末期,随着三株、太阳神等保健品巨头全军覆没,“505”和来辉武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色。据称,淡出公众视野的来辉武,曾投巨资买地筹建药厂和生态园,并创办了一所“505”大学,还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知情人士说,多年之后,有两件事情依然让他耿耿于怀:一是假冒伪劣害了“505”,害了保健品业,二是很后悔当年没学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秦岭无闲草”,不仅成就了来辉武的神功元气袋神话,还让“白加黑”的创意者郭家学在国内医药界得享大名。

  “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曾几何时,借助这句别出心裁的广告语,一颗小小的感冒药变得家喻户晓。

  出身医药世家的郭家学,曾是陕西安康师范学校一位普通教师。1991年,年仅25岁的他从学校辞职,尝试创业。1996年,他收购陕西凤翔县一家国有药厂,这是后来东盛集团的前身。又过了3年,郭家学斥资6000万元,收购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更名为“东盛科技”(600771.SH),完成借壳上市。此后,东盛以每年并购一家企业的速度快速扩张,郭家学成为令人侧目的医药界“资本狂人”和“并购赌徒”。

  郭家学最惊人之举,是兼并名满天下的云南白药,他还放出话来,誓言“杀入世界500强”。

  2006年,东盛科技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6亿元之举被曝光,郭家学遭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第二年,为了还清对上市公司的欠账,他不得不将自己的成名作,也是最心爱的品牌“白加黑”,以人民币12.64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一家德国药企。

  如今,“狂人”和“赌徒”郭家学,终于学会回归理性了。他承认,东盛出了问题,固然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但主要是怪自己头脑过热,扩张太快了。他说,要做世界500强的理想破灭了,我现在的新理想是,做一家盈利能力强,能够给股东创造超值回报的企业。

  海星成败“多元化”

  来辉武辞职的同一年,西安交通大学31岁的教师荣海,毅然告别站了8年的三尺讲台,拿出3万元积蓄,与人合伙创办海星计算机公司,做电脑销售代理。那时候,中国IT行业刚刚起步,遍地都是机会,吸引着大学校园里志向高远且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与荣海成长轨迹相似,后来创立传奇般的“托普帝国”的宋如华,就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老师。

  3年之后,即1991年5月,荣海取得康柏电脑西北地区销售代理权。康柏给出的条件十分苛刻:荣海的进货价比其他代理商高3%,全年完成1400万美元销售额后,才返还那3个点,同时,首次必须一次性现款进货110万美元。荣海咬咬牙答应了。祖籍山西的他,身上仍然流淌着晋商敢于冒险而又精于计算的血脉:当年的康柏,在全世界都是电脑的代名词,而西北电脑市场又近乎空白,机会难逢,值得一搏。果不其然,仅用半年,荣海就完成销售额1300万美元,海星公司盈利800万元人民币。

  第一桶金到手,钱该怎么用,在合伙人之间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见好就收,荣海不同意。多次争论无果后,他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自己出资收购全部股权,让伙伴们套现退出。昔日文质彬彬的教师,流露出野心勃勃的商人本色。

  此后,荣海的事业一帆风顺。海星计算机公司销售额连续四年名列康柏电脑全国代理商之首,累计实现利润上亿元人民币。他又一路做“加法”,实行多元化投资战略,十余年间,一手打造了“海星帝国”。

  1995年,他斥资4300万元兴建海星饮品公司,推出“荣氏果汁”。很多人都记得它的外包装:红白两色,白底子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看上去很诱人。同一年,海星利达电子公司成立,一直代理别人品牌的荣海,开始生产和销售自己的海星牌电脑。1999年,海星收购河南郑州邦和医药,进军生物制药业。

  进入21世纪,荣海的胃口更大了:2003年,海星投资修建大广线(大庆至广州)开封至通许段约64公里的高速公路;2004年5月,参股陕西神木60万吨甲醇项目一期工程(20万吨),成为第二大股东。

  荣海的神奇之处在于,他几乎是以每年涉足一个新行业的速度,不断走向多元化。极盛之时,仅海星集团投资控股企业所涉足的产业,即包括科技电子、生物制药、食品包装、物流零售、建筑地产、公路交通以及服务业,旗下拥有20多家子公司,总资产高达60亿元。陕西籍企业家、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不无调侃地说,荣海像海一样,大家都包容。

  然而,一心只顾高速冲刺的荣海,最终正好栽倒在那条64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先后投入40多亿元的开封至通许高速公路,成为吸干海星集团资金的无底洞,表面辉煌而庞大的“海星帝国”,竟由此一蹶不振。

  2009年3月初,遍布西安的70余家海星超市相继关停,西北商界曾经的领袖人物遇到出道以来最大的“麻达(麻烦)”。之前,为了填补资金窟窿,荣海忍痛出让陕西省第一家民企上市公司海星科技(600185.SH),当地老百姓喝习惯了的“荣氏果汁”,则已被外资收购。

  兵败之后的荣海曾说过,如果海星专注于做PC(计算机),有可能早已成为中国的戴尔,如果专注于做饮料,很可能成为另一个汇源。

  可是,历史又岂容假设?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管是“官商”还是“民商”,都不容易在陕西这块曾经孕育出天下第一商帮的土地上,再度旺盛而持久地生长?

  黄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