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竞争力排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2:07 来源: 中国经营报作者: 杨品文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基于2011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的财务数据,课题组对总排名前20名上市公司进行了品牌竞争力指标的测算。根据设定的专业性问卷,通过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从品牌知名度、品牌价值、品牌市场定位等10个维度对选定企业进行评分,最终确定了企业品牌竞争力排名及得分情况。
测算结果显示,在企业竞争力前20名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和采掘业的品牌竞争力占比最多,两者高达55%;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电子业及电水煤各占10%;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和传播文化业各占5%。说明前20名的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广泛,但分布相对集中。
地域分布上,东部地区的企业有14家,中部地区的企业有4家,西部地区的企业有2家。说明前20名的企业分布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企业在品牌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上都占了绝对优势。
若以企业基础竞争力排名为基准,从整体来看,品牌竞争力较强的是:徐工机械、东方航空、中国石化、三一重工、中国国航、上海汽车、中国石油,分值均处于基础竞争力线性排名之上。
企业竞争力监测的理论及方法
企业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企业竞争力表现的测评与企业竞争力源泉的研究。当然,这两个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的,在测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促进企业竞争力来源的研究,推进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进展,进而形成更科学的监测方法。
该项目对指标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金碚研究员主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正而确定的。本报告最终确定的选取指标和相应权重如下表。
本研究报告基本结论
第一,虽然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于第二产业,但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是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缓慢时,往往是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下降速度要快于第三产业,甚至表现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三产业;而经济快速发展时,往往是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快于第三产业,进而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会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于第三产业,往往是一国衰落的先兆。
第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的不断提高,并非反映了第三产业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也绝非说明了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高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最终消费中第二产业提供商品的比例并没有大幅下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是以发达的国际贸易为基础,是以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前提,因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具有全球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幅提高的基础。在统计上,第三产业比例的不断提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第三产业的价格上涨,而第二产业的价格下降导致的。
第三,利用购买力平价重新计算的中国产业结构显示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并不算高,目前为32.53%,我们判断中国第二产业的实际比重仍有上升空间。这说明中国工业仍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第四,虽然经过30年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人均资本存量有了较大提升,中国经济的要素禀赋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上升,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要素禀赋的基本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人均资本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状况仍将长期存在。可以判断,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调查数据及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法对中国产业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25年以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本报告认为,至关重要的是,首先应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本报告的研究发现,在未来的10~2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为了提升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能力是中国的不二选择;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工业发展仍然是未来10年内发展的重点领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旧是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同时中国国有企业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具有了国际比较优势;在中国产业政策措施上,应该鼓励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鼓励中国高级人才从事实体经济,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注:本竞争力报告全文已于2011年1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