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故事 抗争与“同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8:43 来源: 中国经营报亢霖
面对不愿意接受的强权,比如异族统治者,人民总归是要抗争的。如何抗争有不同选择,一种是暴力的,达到一定强度就是革命;一种是非暴力的,期望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判定两种方式的是非价值属于复杂的政治学问题,如果只是要找到实例,回到日据时代的台湾就够了。
从宝岛被割让给日本人起,台湾人就开始了抗争,起初是理所当然的武装反抗,以底层民众为主力。1915年后,武装斗争逐渐被平息,道理很简单,比暴力,台湾人跟殖民者根本不对称。此外,日本人推行一系列经营政策,使台湾被殖民化之外,也迈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台湾人受到剥削压迫的同时,也拥有了生存发展的一定空间。抗争还要继续,但策略要变,上层士绅和知识分子主导的非暴力民族运动登上前台。
“非暴力不抵抗”这面旗帜一般会跟印度的圣雄甘地连接起来,但台湾民族运动重要精神资源,却来自祖国大陆的思想家。1906年,在日本奈良,台湾世家“雾峰林家”的子弟林献堂结识了一代名哲梁启超。探讨台湾前途时,梁启超拿出具有全球视野的见解:“30年内,祖国绝无能力可以救援你们,最好效爱尔兰之抗英。在初期,爱尔兰如暴动,小则以警察,大则以军队,终被压杀无一幸免,后乃变计,勾结英朝野,渐得放松压力,继而获参政权,也就得与英人分庭抗礼了。”
林献堂后来成为台湾民族运动的主要领袖和资金支持者,在梁启超影响下,尤其是在残酷复杂的现实教训面前,他和他的同志走上非暴力、合法抗争的道路,想办法走上层路线,自上而下,谋求迫使总督府改善台湾人政治待遇的抗争活动。
台湾人在寻求突破口,日本人也正在思考、争论如何对待这块“新领土”,其中一种意见逐渐凸显出来,在政策上叫“内地延长主义”,在方法上叫“同化”。“内地延长主义”中的“内地”指的是日本本土,想让宝岛成为日本的延伸,与日本一体化。“同化”更可以顾名思义,想让台湾人逐渐日本化,“悦服王化,成为忠实的皇民”。
这主张不仅挂在嘴上,还有执行者。在日本,林献堂求教于梁启超,也结识了日本伯爵坂垣退助。此时,明治维新的功臣坂垣退助已经信奉自由主义,成为民权运动领袖,也是“同化”台湾的主张者。1914年,在林献堂协助下,坂垣退助创立了“台湾同化会”。林献堂跟坂垣的私交不错,理念也有相投之处。但这场合作注定同床异梦。在坂垣做着台湾日本化的美梦之际,林献堂等台湾人目标坚定:“所谓同化,其实不与之同化,用掩饰之名词也,其目的是希望日本政府对台人松弛压力,能放宽束缚,俾台人得减轻痛苦而已。”
即便这个以“同化”为名的团体,仍然触犯了总督府和在台日本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觉得,台湾人加入这个“同化会”是为了获得一定职务或有机会从事各种营利事业,总之是改善政治经济地位,与虎谋皮。1915年1月,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以同化会干部涉嫌欺诈为由,下令解散。
但同化会只是序幕和准备,台湾民族运动的领导者和骨干力量由此酝酿,除林献堂外,蒋渭水、蔡培火、杜聪明等一代风云人物纷纷出道。民族运动在起步阶段,就确立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撤消“六三法”,长期目标是设立代表台湾人利益的台湾议会。
“六三法”指日本据台第二年(1896年),日本国会通过的第六十三号法律,授予台湾总督发布与法律等同权限的行政命令,其实就是授予总督绝对的独裁权力,被台湾有志之士视为必欲去之的恶法。不过,在民族运动内部,对于撤废“六三法”究竟是目标还是手段产生了意见分歧,以在日本的留学生林呈禄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如果作为目标,那么“六三法”撤废不过是使台湾归属于日本帝国宪法的直接管辖下,与所谓“内地延长主义”的同化政策并无实质区别,台湾本地以中华传统为根源的历史文化传统将被湮没。讨论的结果,在民族运动内部,谋求台湾自治的长远目标成为主流。
1921年起,林献堂、蒋渭水、林呈禄等人发起台湾议会设置运动,要求日本政府确认台湾地位的特殊性,承认台湾人的参政权,以特别代议机关——台湾议会的形式,在殖民地台湾实施特别立法,由台湾人决定台湾的地方事务。这一主张有民族自决的内涵,但不改变台湾的殖民地地位。
这一诉求仍为日本殖民者所不容。1921年,台湾总督田健治郎宣称,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违背日本治台大方针,实质上是谋求独立的运动。此后,日本殖民者对请愿采取各种镇压措施,蒋渭水、蔡培火等人都曾遭到逮捕。不过,台湾人从特定的时空条件中找到了机会,就是许多事情不能在台湾做,却可以在实行宪法的日本做。请愿的主要办法,就是到日本去。林献堂等人每次请愿回到台湾后,都会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万人空巷,犹如凯旋。
请愿运动共进行15次,历时14年,12000多人在请愿书上签字,每次都被日本议会以“审议未了“、”不采择”为名不采纳。到1934年,“九一八”事变后岛内政治局势恶化,请愿活动被迫停止。
台湾人寻求摆脱日本统治的博弈是艰难的,甚至是尴尬的。归根结底,台湾是被清政府放弃的地方,不得不在日本的政治体系夹缝中寻求权益。如果够细心,至今能在宝岛上看到这段历史的痕迹。
作者为专栏作家,某媒体驻台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