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预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11:52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文|CBN实习记者 娄晓晶
那部7天拿下2亿元票房的电影,其实在它上映之前就赢了。
可能娱乐界很久没看到过这样一组数字了:一部成本950万元的影片,在首映当日拿下票房3329万元,4天之后这个数字涨到1亿,7天之后变成了2亿,更何况它的档期夹在《猩球崛起》、《铁甲钢拳》等一系列好莱坞大片之中。
它不是大制作,也没有什么明星加盟,男主角扮演者文章这两年还算红,但最多是一个事业上升期的青年演员。导演滕华涛虽然拍过《双面胶》、《蜗居》、《王贵与安娜》等一系列热播电视剧,但是拍一部说人失恋的电影还是第一次。
这部电影的脚本来自一个豆瓣直播帖。和《双面胶》的编剧六六一样,《失恋33天》的原著作者及编剧鲍鲸鲸也是网络作家,还正经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但是《失恋33天》说的其实是她自己的故事。
那时候她还在和男友吵架,因为后者疑似出轨吵到闹分手。伤心愤懑之下鲍鲸鲸开始在豆瓣连载“黄小仙”的故事:黄小仙,婚庆公司策划专员,姿色平平,靠言辞刻薄来维护自己稀薄的存在感;她被男朋友劈腿,劈腿对象是最亲近的闺蜜;分手后孤独的日子里还得接婚礼策划……写到一半,楼主鲍鲸鲸和男朋友复合了,而帖子里的读者开始猜测故事的发展,所以鲍鲸鲸很别扭地要把故事续下去,写到故事里的第33天的时候终于难以为继,出版商却找上门来。于是有了这本书:《失恋33天》。从发布到传播,这一切都是在网上的小众行为,尽管积累了一些粉丝,但《失恋33天》看起来还是不像一个可以打动投资人的知名剧本。
张文伯也知道这些,他是一家叫做影行天下的电影宣传公司的创办人,成功营销案例包括《杜拉拉升职记》和《将爱情进行到底》。在他接手《失恋33天》的宣传时,电影已经拍摄过半,但影片的正式名称都还没有谱。“难过也得过”,这是张文伯后来写的博客里用来形容当时处境的一句话,“电影的宣传推广已经演变成渠道之争,而且竞争愈发激烈,大片优势越来越明显,片子好不好另说,报纸的大版面和电视栏目的邀约还有门户网站的重要位置一定有的。小片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主办方给出最低的票房预期是2500万至3000万元。在宣传《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时候,张文伯已经知道“互动”在传播中的力量,所以他决定这次把宣传重点转移到网络平台─虽然他也不确定这是不是值得。至于方案,来自影片公关公司的一个提案,一个欧洲老太太把失恋心语上传到了YouTube。
2011年6月,张文伯找了一个制作团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7个主要票房地,拍摄中国城市版的“失恋物语“─作为《失恋33天》的前期宣传片。在28个出镜人里,除了看着让人眼熟的“黄小仙”和“王小贱”,其他人都是普通的年轻人。他们在两分钟内挨个讲述“我是谁”、“我怎么失恋的”和“失恋是什么感觉”:
“我刚刚失恋了,因为我的男朋友和我的闺蜜在一起了。”
“失恋也许失去的只是一种被爱的感觉。”
“我还在……等他。”
这段视频最终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累计播放量超过了2000万次。视频的最后,这些忧伤的年轻人里面,有个女孩对着镜头说:“失恋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失恋可能是你下一次幸福的开始”,这条光明的尾巴放淡了整个视频的悲伤情绪,紧接着,电影信息在这个意犹未尽的时刻出现,看起来不像一般的宣传那样有浓重的广告味。
“失恋这个话题为什么火爆?就是一种情感共鸣。城市物语也是一样。”张文伯说。
在这几轮拍摄中,张文伯聘请的拍摄方、一门映画公司的制作总监张岩带着他的团队前前后后采访了三百多人,有套用“2分钟”模式的失恋故事采访、也有和情侣聊聊恋爱经验的街头采访。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习惯袒露心扉。“有一次,我在一个城市已经约好了30个能接受采访的人,到了当地只来了8个。”
在采访中,虽然大多数被采访者都是有话想说才来的,但是也不乏面对镜头含羞的人。这种时候,除了准备好安静私密的采访环境,准备好灯光音乐,让被采访者忽略摄像头的存在之外……张岩还得先“自曝”:讲自己失恋的事,并且和初次见面的对方像多年不见的闺蜜一样分享恋爱经验。这样你来我往,对方慢慢才会放得开。
张岩刻意强调被采访者最好用自己的乡音接受采访,又给每个城市设定了一个主题,比如沈阳篇的基调颇为现实,而广州篇的重点是异地恋,有了区分,才更有归属感。
因此城市篇上线的时候被很多人误以为是纪录片,粤语川普,或者是陕西话,那些很自然的叙述都成了被转发的理由。一些被采访者在镜头前毫不掩饰流泪,以及“我一定让他结不成那个婚”这样的大实话。很多其它城市的人在视频底下评论或者是给官方微博(http://weibo.com)留言,希望拍摄组去他们自己的城市。
还有的人干脆自己上手了:长沙、郑州、济南、长春……不少城市出现了自发拍摄的“失恋物语”,沿用官方预告片的形式,有的还拿着“失恋33天”的话筒向原制作方致敬。这几部片子虽然背景简陋,但普通人愿意出镜讲自己的失恋故事,比当年全民恶搞凡客需要更多的勇气。
10月11日,距离原定的光棍节上映时间还有一个月,张文伯举办了第二个落地活动:在北京发布一个网站:“失恋”博物馆。这是他的合作伙伴陈肃提出的主意,这个网站除了展示他们的视频宣传素材,还有微博上征集的分手信物、心情文字和疗伤歌曲。
“我希望失恋不是孤独的事,失恋可以是一件被谈论的事。”张文伯说。这是《失恋33天》和同话题爱情片很大的不同。当失恋以一种直面人生的方式“晒”了出来,它带来的励志气场让观众产生情感认同,他们开始反复观看、翻原帖来读,或者在转发的时候呼朋引伴,相约去看这个电影。
这部片子在豆瓣上打分7.8─对于“doubaner”来说,这算是高分。至于影片本身有多厉害─这好像不是很重要,大家关心的话题是“你有没有去看过那部《失恋33天》?”,现在还可以加一句,“7天票房就2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