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二级市场逃离心情也迫不及待 机构减持更疯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0:5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李辉

  近期的一系列公告显示,随着年底将至,创投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减持力度在加大。诸如市场熟知的平安创新、深创投、达晨等多家创投,以及红杉等著名私募都纷纷上台演绎减持狂潮。

  2011年8月至11月期间,平安创新减持TCL集团(000100.SZ)4.24亿股,套现近10亿元。而根据统计,从去年底到现在,公募基金持股比例也在逐级下降。和券商直投等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不同,二级市场的主力机构选择减持某种程度上是无奈之下的割肉之举。

  股市成了创投“提款机”

  进入10月份以来,乾照光电(300102.SZ)就遭遇了其第一大流通股东红杉投资的大手笔减持。10月28日,红杉资本曾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分6笔减持乾照光电500万股股份,11月1日,红杉再度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500万股。

  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年,红杉资本通过增资认购的形式进入乾照光电,入股成本1022万美元。而通过两次减持之后,红杉套现近2亿元,早就收回成本,不仅大赚特赚,而且其仍旧拥有乾照光电12.04%的股份。

  对于本次减持,红杉表示,是为了“收回投资收益”。这并不难理解,对于一家财务投资者而言,在如此高的倍数下回收投资,显然是很划算的。而从时间点上,其所持乾照光电股份8月份才刚解禁,迫不及待的心情可见一斑。

  同样是在11月1日,创业板公司当升科技(300073.SZ)公告,其收到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减持告知函及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深创投和创新资本共计减持公司361.76万股,占总股本2.27%,共计套现5552.62万元。

  又比如同创伟业从今年8月10日至11月4日分33次减持欧菲光 (002456.SZ)518.12万股,套现1.06亿元。而平安创新也减持了众业达400万股。

  “作为财务投资者,无论是红杉这种著名私募还是平安创新直投机构,减持都是可以理解的行为。”一家券商资管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这些机构不可能长期持有,到一定时间之后就会减持套现,去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

  事实上,在这些创业板公司身上,短短两三年内就获取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投资收益,随时可供变现的便利性使得上市公司几乎成了他们的“提款机”。

  “对于我们来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一家PE机构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这也意味着,减持起来是不计成本的。“所幸很多机构选择了大宗交易平台,否则通过二级市场,将对股价造成严重的打压。”

  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中小板、创业板今年套现市值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分别为中泰化学(002092.SZ)15.26亿元、乐普医疗(300003.SZ)12.36亿元、滨江集团(002244.SZ)12.27亿元、精诚铜业(002171.SZ)12.04亿元、国民技术11.20亿元、天龙光电(300029.SZ)10.15亿元和华东数控(002248.SZ)10.14亿元。而去年全年套现金额超10亿元者只有大族激光(002008.SZ)一家。

  另据公告显示,中信证券旗下的直投平台金石投资在2011年3月31日、4月7日、4月11日、5月26日、5月31日,分5次通过竞价交易系统和大宗交易平台共减持了2244.64万股昊华能源(601101.SH),成交金额合计11.68亿元,扣除当初出资额1.41亿元,金石投资净赚10.27亿元。

  基金无奈割肉

  就在创投机构减持不亦乐乎的同时,二级市场的基金等机构也没闲着。他们当然并不愿意作这些抛盘的对手盘,但是也不得不承受市场的下行压力。

  “今年是相当难受的一年,公募基金空有市场主力的称号,却也要承受不断割肉的疼痛。”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的总体操作趋势上,基金采取了减仓避险的策略。

  根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朱 的测算,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继续下降。截至11 月25 日,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77.98%,相比前一周下降0.63%;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下降0.67%,从82.67%下降到82%;开放式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下降0.7%,从76.49%下降到75.79%。

  相比较年初的数据,基金等机构持仓呈现下降的特征。而根据海通证券的测算,2010年底,股票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高达84.82%,仅次于2009年底的历史高位。

  “整体而言,今年基金处于守势,市场几乎毫无机会,为了避免净值损失,选择较低的仓位是明智的选择。”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选择高仓位死扛需要承受太大的压力。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不少基金重仓股跌幅都很惨重,比如海螺水泥(600585.SH)这种,股价跌幅近半,机构之间互相倾轧是重要原因。医药股也同样如此,前三个季度的持续下跌也让很多机构难以坚守。

  和公募步步后退类似,私募基金更是在仓位上体现了极大的灵活性。据悉,不少私募面对熊市坚决砍仓,仓位几乎仅有一两成,甚至有时候为零。多位市场人士指出,在部分个股的暴跌上,他们的凶悍“功不可没”。

  比如曾经在2009年夺得私募冠军的罗伟广今年较为引人注意,他旗下的新价值系列产品也因为一系列的投资失误,尤其是他今年重仓的万家乐、华芳纺织等下跌惨重,导致其净值跌幅超过20%,为了应对客户压力,他也对旗下基金做出了一系列的卖出动作。

  QFII且战且退

  对于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举动,各路资金一向关注颇多,作为屡次抄底的机构,他们被认为对市场有一定的先知先觉。

  但是今年以来的统计显示,QFII也在且战且退。根据有关统计,QFII在2011年第三季度持股市值为546.13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第二季度的635.29亿元人民币减少了89.16亿元,减少幅度为14.03%。若剔除因限售股解禁的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QFII的2011年三季度持股市值为194.87亿元,比2011年二季度的251.40亿元减少了56.53亿元,减少幅度为22.49%。

  此外,从QFII的持股数来看,三季度末,剔除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QFII持股总数为13.78亿股,比2011年6月30日的18.51亿股减少了4.73亿股,减少幅度为25.55%。可见,QFII在三季度市场持续下跌走势中,出现大幅减持迹象,显示其对2011年第四季度的市场态度悲观。

  如果我们再观察到此前高盛和美银连番减持工行和建行的行动,就可以发现,外资做空中国的步伐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至少他们持有A股的仓位的的确确在减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资机构不仅在二级市场开始减持,专注于一级市场的创投机构中比基金今年也大幅减持所持股票。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中比基金共持有8家A股上市公司股份,均为中小盘和创业板企业,除中元华电(300018.SZ)、百川股份(002455.SZ)、东光微电(002504.SZ)、海源机械(002529.SZ)外,今年以来已连续减持4只参股个股,分别为金风科技(002202.SZ)、长信科技(300088.SZ)、双箭股份(002381.SZ)以及赣锋锂业(002460.SZ),累计套现近10亿元。而其去年仅在2月19日至4月20日减持海利得(002206.SZ)209.23万股,套现7335.6万元。

  根据布隆博格的报道,高盛11月28日向主要客户发送电子邮件建议投资者停止对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股票继续投资。报告中说,随着越来越多不利因素出现,“中国经济前景正面临巨大挑战”。这封邮件的撰写人高盛分析师Noah Weisberger说:“我们已经不再建议投资者买进或长期持有中国公司股票。”他说,这些股票表现令人失望,预计短期内出现改观的可能性很小。

  “从唱多做空到唱空做空,高盛为首的外资投行做空中国的可能性正在提高,我们必须有所警惕。”一位私募界人士指出,尽管他们的资金有限,但是其观点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