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锐:坠落的速成冠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7:39 来源: 《新领军》杂志

  华锐的大起大落,给所有跃跃欲试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一个普遍警示:新能源绝不仅仅是概念炒作+政策扶持

  文/知巍

  今年华锐风电可谓是坏消息接踵不断。年初上市前夕被报调试风机时发生触电事故,造成3人死亡,险些影响上市。之后,8月份半年报又显示,华锐不仅无法兑现年初业绩承诺,甚至正在遭遇严寒。公告显示,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9.4%,净利润同比降低48%。当人们还没明白过来为什么曾经的快速成长冠军成为了“快速下滑冠军”时,坏消息又一次袭来。

  9月14日,美国超导公司宣布对华锐风电提起刑事和民事诉讼,称华锐盗窃知识产权和合同违约。10月10日,华锐风电发生今年第二起安全事故,正在进行5兆瓦风机吊装施工的一辆1000吨履带式起重机吊臂突然断裂,现场5人死亡,1人受伤。

  业绩快速下滑,事故频频发生,是什么让华锐如此尴尬?

  华锐风电的迅速崛起用神奇来形容并不过分。2006年成立,2008年即在国内风电整机装备领域拿到市场占有率第一,并蝉联至今,全球排名也一年好似一年,媒体甚至一度追捧其为“速成风电冠军”。

  然而这样的业绩,更多的却是“时势造英雄”的产物。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1204号文件,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这一国有化政策的落地,为80%是由外资占据的风电设备制造市场打上了一剂兴奋剂。中国风电企业蓬勃发展,华锐神话的背后,是整个风电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

  就发展路径而言,华锐并无过人之处。缺少自主研发,大多是通过购买“生产许可证”的方式直接引进国外成熟机型,即被业内俗称的“买图纸”。虽然购买的1.5兆瓦机型已经经过市场检验,但是由于没有自主产权,设备无法改进更新,再加上华锐快速成长后的心里膨胀,都让华锐急于涉足大兆瓦机型的研发、生产:成立两年多后迅速推出号称完全自主产权的3兆瓦机组。2010年,5兆瓦机组下线;2011年5月,自主研发的首台6兆瓦风电机组问世。“三步并作一步走”成为了其大肆炫耀的噱头。

  在华锐两次被爆安全事故之前,业内已经开始质疑其质量,但华锐的心理膨胀并没有让他停止加速,而是通过建设庞大的售后服务团队来粉饰购买商对质量的不满。但最终频发的安全事故还是印证了业内的预测:根基未稳,肯定要栽大跟头。

  一方面是接二连三的事故,另一方面则是整个风电市场好日子的戛然而止。电网对风电一直没有完全开放接纳,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4473万千瓦。而根据中电联统计的数据,去年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为2957万千瓦。通过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高达34%的装机量并未并入电网发电,造成风电对电网的严重冲击。这也是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今年5月,电监会提出风电机组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导致每台风机制造成本增加5到50万。成本的突然增加给华锐当头一击,而另一击也随之到来。

  8月初,国家能源局下达“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该通知的实质是提高了风电项目的核准门槛,造成新项目的审批速度放缓,直接导致风电运营商的建设减速,推迟订单,直接冲击华锐的销售,库存难以转换成现金。

  风电行业由于资金量大的特点,需要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维持运营。然而2011年银根紧缩政策,更是雪上加霜,加剧了华锐资金链的紧绷。整个风电行业井喷式发展的停止,令华锐突然从高空坠落。

  作为风电行业快速成长的典型企业,华锐的大起大落,代表了一大批风电企业的成长过程:既得益于政策的快速成长,最后也因政策的调整而遭受重挫。或许,这也给所有跃跃欲试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一个普遍警示:新能源绝不仅仅是概念炒作+政策扶持。无论何时,企业经营的根基都必须够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