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ST鑫安转身大地传媒 迎涨升一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22:03 来源: 经济视点报

   尽管经历了较为困难的重组之路,但在当前文化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中原传媒的入主则为大地传媒带来了生机。

   但由于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平平,股价安全边际不高,大地传媒将来的二次重组方案也存在被否的风险。

  □经济视点报记者 任立斌

   在A股市场休眠了近4年之久的S*ST鑫安,12月2日以大地传媒的身份重返市场,并迎来涨升一片。

  经过资产重组和股权改制后的S*ST鑫安,大股东变更为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传媒),其持有该公司33321万股,占比75.78%,而S*ST鑫安的主营业务也由“纯碱及其他化工产品”变更为“新闻、出版和文化教育行产业”。

  截至12月5日,大地传媒在复牌后连续2个交易日逆势大涨,涨幅超过67%,引起市场哗然。至此,中原传媒完成借壳上市;而坚守4年的流通股股东也于复牌后大举兑现收益。

  

  转身之路

  可以说,S*ST鑫安的华丽转身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困难。

  此前,S*ST鑫安是河南省焦作市的一家国有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焦作市化工三厂,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纯碱、优质重质纯碱和轻质炭酸钙。

  自2005年以来,原焦作鑫安的生产经营就一直处于停顿状态,行业的不断下滑导致公司自救无力,连续三年业绩亏损,于2008年1月被深交所实施暂停上市处理。

  对于当时处于破产边缘的S*ST鑫安来说,只有通过重组向其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获得重生的机会,而A股市场从来不乏“乌鸡变凤凰”的奇迹。

  2009年3月,中原传媒的强势入主,为退市不久垂死挣扎的S*ST鑫安带来了重生的希望。当时,中原传媒通过司法拍卖取得公司原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37,506,012股非流通股,占公司总股份的28.99%,顺利成为S*ST鑫安第一大股东。

   与此同时,中原传媒承诺将作为重组方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并与焦作市政府和公司管理人一起,确保公司扭亏为盈避免退市,为公司早日启动开展股权分置改革和重大资产重组程序付出努力。

   2009年4月,S*ST鑫安与中原出版传媒签订了重大资产重组协议,标志着S*ST鑫安的重组拉开了序幕,历时两年半之久的股改和重组之路正式启动。

   到2009年12月底,公司通过了破产重整,按照法院《重整计划》的规定将原资产与负债处置清理完毕,成为“净壳公司”,为后续的股改和重组铺平道路。

   2010年9月27日,焦作鑫安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以超过92%的赞成票审议通过了《关于利用资本公积金向流通股股东转增股本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议案及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并于2011年6月27日实施完毕。股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实施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2011年5 月24日,S*ST鑫安的命运终于迎来了实质性转折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公司的重大重组方案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根据重组方案,S*ST鑫安以每股4.8元的价格向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非公开发行285,262,343股,获得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旗下优质资产。

   经过股改和债务重整,大股东中原传媒以其拥有的出版、印刷、物资贸易等业务相关资产认购本次发行的全部股份。同时,中原传媒还承诺,2年内把集团所有优质资产注入大地传媒,实现集团整体上市。

  资料显示,中原传媒注入S*ST鑫安的资产包括9家出版社、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北京汇林纸业有限公司等,注入资产价值总额为13.69亿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述注入资产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净利润为1.15亿元。

  未来可期

   尽管经历了较为困难的重组之路,但在当前文化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中原传媒的入主则为大地传媒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股市炒作的是公司的预期,大地传媒复牌后的逆势大涨无疑是投资者对其后市看好的明显表现。”一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与大地传媒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浙报传媒,在9月重组成功上市也随即带动了传媒板块的集体走强,“这说明传媒业在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地传媒的接连大涨也为前期S*ST鑫安的流通股股东实现了资金解套的困局。据深交所盘后公布的数据显示,复牌当日,以光大证券东莞运河东一路证券营业部为首的五家游资总出逃金额高达1.3亿元。

   “目前传媒股股价无疑是偏高了,我们更关注增长比较好的影视制作类上市公司。”一家券商研究员则表示,传统媒体受数字化媒体冲击,在短期来看成长性偏低。

   尽管如此,大地传媒的资产状况如何?

   记者通过相关公开数据了解到,大地传媒此次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参差不齐:中州古籍社2008~2010年三年均呈亏损状态,而随着营业收入的逐年增长,亏损也是逐年扩大,2009~2010年收入增长了500多万元,但亏损却猛增了12倍,从-30.8万元净利润猛然扩大到了-61万元。

   而主营教材的文心社2010年亏损93.3万元;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亏损;汇林印务2008年和2010年两年亏损。

   “可能因为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平平,对于注入资产的估值也只是给出了18.72%的溢价。事实上,中原传媒集团近年来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仅在5~6个百分点左右。”一分析人士指出。

   另一个惹得业界争议的话题是,此次中原传媒并未把其发行系统中最庞大的业务资产即新华书店注入上市公司,其覆盖了131家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各市级、县(区)级新华书店发行公司。

   对此,有分析指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此次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资产,暂不涉及集团旗下的发行、新华书店、报刊等业务类型资产,但是集团承诺,这些暂未注入的资产也将于未来两年内注入上市公司,最终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

   除此之外,集团剩余资产排除已注入和拟注入的出版、发行、印务主业外,尚有报刊业务和中国河南出版产业园区373亩地,30.1万平米建面全部建成后,年租金收入为1.6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大地传媒拟在2011年下半年完成资产剥离和人员分流方案,2012年上半年实施完毕,2012年下半年更名、审计、评估,2013年上半年公布二次重组草案。

  “考虑到完成重组后,按备考业绩算,公司2011年31倍PE,股价安全边际不高,提示投资者谨慎投资。”一家机构的研究报告称,大地传媒将来的二次重组方案也需要得到中小投资者一致认可,否则也存在被否的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