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三大物种基地 解种业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22:02 来源: 经济视点报河南省种业发展的问题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种业龙头企业少,产业集聚的程度不够高,农作物种子繁育的基础也比较薄弱等方面。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 志
中原熟,天下足。作为全国粮仓的河南,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月2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2011年河南省粮食秋粮产量首次突破480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也首次成功登上1100亿斤的历史新台阶。
海南、西北和省内三大标准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也在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被提出。
“八连丰”难掩种业低迷
今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再次增长,2011年也成为河南省第八个全年粮食产量连续增长的年份,第六个连续超过1000亿斤的年份,也是第一个超过1100亿斤的年份。
然而,在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的背后,河南省的物种业发展却与其并不相符。因为受制于起步晚等原因,在全国排名并不靠前。
“河南省目前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种业龙头企业少,产业集聚的程度不够高,农作物种子繁育的基础也比较薄弱等方面。”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表示。
由于受制于资金困局,种业发展的科研条件较差,育种原始,创新水平较低,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能力也偏弱。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共有700多家种子企业,数量虽多,然而龙头企业的数量却偏少。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科研育种与种子生产经营脱节的情况,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
与此同时,还存在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标准低,抗灾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尚未建成集中稳固的繁育种基地。
“创新能力的不足造成了市场话语权的缺失,同时由于市场监管能力较弱。种子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品种权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魏仲生说。
建设三大种业基地
作为全国六大粮食调出省份的河南,保障粮食生产是河南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则是保障粮食生产的源头和保障。
“建设种子繁育基地”被《实施意见》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河南省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建设标准化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确保小麦用种安全。同时,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种子企业在省内建设玉米、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在棉花、花生等大宗经济作物优势区域建设标准化繁育基地,确保种子有效供应。至2015年,河南省要打造3至5家种子企业集团,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种子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
除了建设省内种子繁育基地外,河南省还将在海南建设功能配套齐全、稳固的“南繁”基地,为全省种业科研单位搭建品种选育、试验、鉴定、生产和种质资源创新平台。建设西北制种基地,加快河南在甘肃、新疆、青海等地的玉米、棉花制种基地和省级油菜种子质量鉴定基地建设,5年内建成稳固的玉米、棉花制种基地和油菜种子鉴定基地。
为何选择把海南和西北作为河南的农作物种业基地?
对此,魏仲生介绍,农作物的“南繁”,是指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这样南方、北方交替种植,就可加速世代繁殖。河南通过“南繁”加代育种,可使育种进程加快2.5倍至3倍。目前,我国种子“南繁”的最佳地点在海南。
“我国西北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有丰富的光热气候资源和良好的天然隔离条件,可以确保杂交种子的纯度和产量。由于“西制”的玉米种子品质优良,容易贮存,西北地区已成为我国杂交玉米以及棉花制种的重要基地。”魏仲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