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入世十年上海变化 商业篇逛街 购物 选择更多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4:01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 滕芙勤

  十年前,上海人兜马路首选南京路、徐家汇,那时候买件Esprit大衣都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许多人提到洋快餐心中只有肯德基、麦当劳;入世十年,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世界一线品牌的入驻,购物中心遍地开花,LV、Gucci成了随处可见的街款,东方既白、棒约翰、汉堡王等让洋快餐的选择变得多元,南京西路上GAP、优衣库、H&M扎堆,也将“快时尚”的概念带给了时尚人士。

  谈购物买衣服不用“长途跋涉”

  在Zara、H&M等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原来挑衣服也可以拥有快餐式的便捷。

  白领张小姐今年三十出头,周末逛街购物“快时尚”平价品牌也成了首选。“相比传统百货店,这些品牌店购物更自由,款式和价格都有优势,可以用比商场低一半的价格,买到最新最潮的款式,而且货品更新速度也很快。”今天,张小姐的化妆品包里雅诗兰黛、Bodyshop则取代了本土品牌,早餐的选择也从豆浆和包子,变成了洋快餐六点就提供的汉堡和咖啡。

  家住塘桥的倪先生今年六十有余,对于十年来商业格局的变化,他最有感触的便是购物终于不用 “长途跋涉”了。“十年前,家里附近几乎没有超市、卖场,仅有一些小型杂货店,如果需要买件衣服,还得来回南京路,一来一回,至少得花去将近两个小时。”倪先生回忆道,那时候的百货商场只经营服装零售,很少有电影院、KTV,也不会有咖啡馆、餐厅等休息区,格局比较单一,他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周围都有了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卖场,熟菜、衣服、生活用品一次性都能买全,比十年前方便了不少。”

  事实上,对于沪上的“时尚达人”来说,除了外资品牌的扎堆入沪令生活变得便捷外,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海外代购也成了入世后新兴的购物方式。“2005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在网上日本代购买日用品,那时候听说有个牌子不管什么产品都含四分之一乳液,就找卖家做了代购,洗发水和乳液加起来共150元。”现如今,不仅是洗发水,就连护肤品都是全套代购。

  谈价格进口红酒“飞”入百姓家

  丁小姐是浦东某百货的总监总监,从普通销售一路做到总监,也见证了这十年来商业的发展以及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变化。有这么一个故事,至今她仍津津乐道。入世前,百货七楼的进口超市曾遇到过这样一起投诉。据称,有名消费者够买了一盒日本纳豆回家,打开后惊讶地发现这盒豆子与普通黄豆不同,竟然“长着毛”。

  后来这名消费者忿然拿着纳豆前来超市投诉,坚称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当时,由于进口食品在中国的种类并不多,就连中方管理人员也搞不清楚为何这豆子发霉了还在销售,于是小心询问日本供应商。 “日本供应商被搞得很无语,因为纳豆本来就是黄豆发酵以后长着毛的,可见当时很多进口食品对消费者来说完全还是个舶来品,并不熟悉,现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丁小姐笑称。

  中国入世以后,丁小姐所在进口超市的进口食品的比例也从开业初的20%增长到了现在近乎百分之百,而沪上其他核心商业区的进口超市也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徐家汇华润万家Ole’,久光的进口超市、IFC下面的City’super,玛莎百货楼上的进口超市……外资超市的入驻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品类,还有价格方面的实惠。

  杨小姐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十年前香港理工大学毕业来沪发展,由于工作的关系,频繁来回于香港与上海之间,那时候的她几乎很少在上海进行大采购:“香港东西多,价格也实惠。”入世后随着进口食品的花样越来越多,杨小姐也成了沪上进口超市的常客。令她感触最深的,是在沪上超市曾经鲜见的进口红酒,如今“放低身段”进入寻常百姓家,来自法国、智利等国的普通葡萄酒市场价也就一百多到两百,其中包括了红酒的进口关税。

  按照入世承诺,从2005年1月1日起,红酒中的葡萄酒瓶装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散装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20%,税率的下调为外资打开了市场。 “现在,一百多就能买到一瓶普通的进口红酒,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了赠礼的首选。 ”丁小姐告诉记者。

  谈应对本土企业加快创新转型

  “有外资品牌的进入,对等的也同样是本土品牌的退出。 ”浦东某百货营运总监丁小姐告诉记者,“之前数码产品专柜,海鸥、凤凰等品牌占多数,但现在几乎都是佳能、尼康等日资品牌,不仅是在我们商场,其他百货的本土品牌也受到了外资极大的冲击。 ”

  本土品牌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中国入世十年企业转型的心得。 “2008年8月,家化旗下的佰草集品牌开始在海外市场做营销、打品牌,进入的是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和营销渠道,现在已经成功进入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际市场。 ”

  谈及本土进入国际市场的困难与应对,王茁认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关于市场的情报、知识和理解不足;二是好的渠道合作伙伴不好找;三是业务管理人才不好找。为了解决这三方面问题,家化集团通过与当地市场研究公司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消费者需求,同时与丝芙兰进行合作,并选派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人才,并聘用在当地市场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国人做管理者,取得了不错的经验。 ”

  “200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与港澳台企业共占比6.15%,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已达到了20.3%,基本上每年这一比例都要增长百分之一,未来十年,本土品牌将会面临更大的冲击与挑战。 ”齐晓斋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