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庆模式不可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01: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罗天昊

  12月2日,《中国经营报》刊发《3000亿共富背后:重庆首创第三财政》,报道“举市体制”下的“重庆模式”。笔者认为,虽然“重庆模式”确实造就了高速增长的神话,但是,这种神话却并非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上月,相关部门发布了第三季度的年报,重庆前三季度GDP达到7003.73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全国第一的马太效应,使重庆受到特别关注。

  事实上,早在几年之前,重庆即已强势崛起,成长为“内陆开放高地”。以最近三年的情况而言,重庆的高速崛起,亦相当引人注目。自2008年至2010年,重庆的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4.3%、14.9%、17.1%,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分别是9.0%、8.7%、10.3%,重庆比全国要高出5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快一半。

  不过,笔者认为,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效率,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是投入产出比。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虚妄之火猛烈,一个巨大的假象,即是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而这种增长,效率是非常低的。

  重庆前三季度虽然增速为全国第一,但是,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亦达到惊人的31%。高出全国平均水5.1个百分点。

  自2008年至2010年,重庆的高速发展也一直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其三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8.0%、31.5%、30.4%。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超过生产总值增速的好几倍。2010年,重庆的总值为7894.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6934.80亿元,其固定资产投资率,竟然达到87.8%,仅一年的投资,超过从重庆直辖到2000年四年总投资的3倍。

  由此可见,重庆的高速增长严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并非像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地方那样,主要依靠内生性的民营经济。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本应该更注重对内开放,成为全国市场与贸易的中心,但重庆的做法更多的是向大型国企和外企的开放。换句话说,重庆的快速发展,其实是由巨型垄断央企和国外巨头投资拉动的。

  这种过度投资也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自2008年至2010年,重庆的第二产业占比,从2008的47.7%猛增到2010年的55.2%,而对于重庆这种西部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的贡献比不上第二产业,并不正常。对于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的过度依赖,将延缓重庆产业转型。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为了维持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投资力度,在此背景下,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飞涨。不过,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所说,中国再也拿不出四万亿出来了。同样,重庆的未来,也无法再进行持续的大规模投入,因为目前重庆部分区县的负债已达到极限,高投资难以为继。笔者认为,如何从依靠政府投资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内生性增长的模式,将是今后重庆面临的巨大考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