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商品期市徘徊十字路口趋势性机会难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02:35 来源: 金融时报

  王妍

  记者王妍弥漫于A股市场的萧索气氛进一步向国内商品市场扩散。周五的11月CPI数据环比进一步下滑的消息也未能给期市低迷的情绪带来更多影响。当天,除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在收储传言下有所表现外,整个商品期市一片“绿肥红瘦”。同时,从市场成交量来看,商品市场人气持续不振。有数据显示,本周一,商品期市成交量一度创出兔年以来新低,周四,农产品、金属和能源化工三大板块更呈现出资金全面流出态势。

  分析人士认为,偏弱振荡的市场格局若要有所突破,后市更多应寄希望于事件性的提振。

  商品抗跌,短期或有反弹机会“商品期货市场已经下跌了一年,应该说各品种价格对于市场环境的种种不利因素已经充分消化、表现完整,目前商品价格相对抗跌十分正常。”东证期货研究中心主任林慧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称。

  她进一步表示,目前市场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存在分歧,市场等待着政策面的进一步明朗,随着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政策面的定调以及通胀等重要经济数据的逐步确认,商品抗跌的表现应当会更为突出。不过,林慧同时强调,即使商品市场近期有所表现,也只能定性为反弹,形成趋势性方向还需要未来更长一个时期诸多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另有期货业内人士表示,外围欧债危机进程的反复令市场情绪复杂,在多重情绪的交互作用下,当前商品市场观望情绪明显,既难以出现趋势性的反转,也不太可能突破9、10月间暴跌时创下的低点。

  经济下行预期抑制工业品反弹空间

  从上述市场人士的分析可以看出,“抗跌”、“反弹”是当前商品市场的关键词。不过,整体仍处弱市、缺乏趋势性机会也是业内共识。从制约各品种持续走强的因素看,需求不振、经济下行风险无疑是共通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基本金属方面,以铜为例,上周沪铜主力合约一度大涨,周涨幅逾8%,抢尽市场眼球。然而,对于沪铜反弹的可持续性,期货分析师却普遍不乐观。在分析师们看来,国内外整体需求的放缓对于基本金属价格的长期制约几成定局。平安期货分析师表示,首先,从国外市场来看,欧债危机仍然是悬在金融市场的头号利剑,而且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国内方面,11月份PMI为49.0%,为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除积压订单外的各分项指数全面回落,预示经济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从分类指数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快速下滑,反映海外经济下滑风险加大持续拖累我国的出口增长。相应的,产成品库存大幅上升,企业采取主动措施限制生产,减少原材料采购,铜等基本金属的需求明显放缓。该分析师称,从2008年上一轮经济下滑来看,PMI指数跌破50%临界点后低位运行了7个月,之后才在国内外量化宽松的经济政策刺激下复苏。而目前的经济走势与2008年明显的不同,在经过2008年底以来的货币量化宽松之后,欧美经济体再次陷入衰退边缘,中国经济货币刺激的后遗症也显现出来。通胀快速反弹并高位运行,政府在保增长和稳物价两难情况下很难再出台类似2008年的经济刺激政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将忍受结构转型带来的阵痛,而中国对基本金属需求的拐点也恐将出现。

  同样的情况也在化工板块上演。上周PVC主力迎来大涨却后继乏力,对此,新湖期货研究所黄谦表示,PVC下游制品生产行业属于两头对外的加工行业,对产品的价格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前期PVC价格相对较高,而房地产行业调控以及信贷资金紧缩政策限制下,行业内生产企业阶段意愿明显降低,导致国内PVC产、需矛盾不断凸显,虽然目前国内政策面对微调,但房地产行业调控主基调仍将延续,型材和管材的需求难以有效提升。此外,按照季节性消费特征,四季度PVC下游需求也将进一步弱化。

  农产品期货难以走出独立行情

  工业品期货受制于经济形势难有大的表现,那么农产品期货能否走出一波独立行情呢?

  林慧表示,不排除收储等消息面因素刺激部分品种价格出现短期回升,但目前大部分农产品都处于收割期,在没有进一步数据出来前,很难有独立行情。“相较而言,工业品的表现会更为活跃。”她说。

  从农产品基本面来看,分析师也普遍表示,尽管豆类等农产品有国家收储政策以及年末双节需求提升等利好因素存在,但在粮食丰产、供应关系宽松的大背景下,基本面并没有大的改善。“目前农产品调整还没有结束,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小。投资者应谨慎对待。”浙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