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财经论坛:寻找全球变革中的可持续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1:1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1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图景: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依然笼罩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国际市场展开激烈角逐,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伴相随;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

  2011年12月12日,北京嘉里大酒店,各行业的领先人物齐聚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2011cctv全球财经论坛”,共同探讨增长的品质和寻找中国在全球变革中的可持续动力。

  改革,变革中的可持续动力

  在关于“寻找全球变革中的可持续动力”的发展主题论坛上,无论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还是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无论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还是来自海外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尽管观点各有差异,但“改革”都是他们的关键词。

  “结构性的改革尤其是体制改革提供着新的动力。”陈志武这样认为。

  “任何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必须要变革,必须要改革,必须要搞制度的创新,不搞制度创新、不变革,只是短期对付一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李稻葵也有同样的表达。

  在樊纲看来,变革中的可持续动力来源于在不断的改革中,激发出来的人们的动力。“毫无疑问,就目前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就是改革,就是制度的突破。”

  而对于新形势下中国变革中的方向,樊纲给出了四条建议。首先,市场经济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市场经济很可能出问题,但是真正使市场经济有活力,我们仍然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特别在微观层次上,我们在宏观上可以加一些管理、加一些监管,但在微观层次上如何减少对微观行为主体,对民营企业的干预,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使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更大的发展。”

  再者,从政府角度来看,行政体制的改革依然是任重道远的,市场与政府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理顺。“能不能在今后这一两年里面再一次,彻底清理一次各个部门干预微观主体行为的各种制度,把各种各样的审批重新思考一遍,重新研究一遍,它到底需不需要,把政府的精力真正转到一些公共监督的问题,比如说食品监管,比如说一些安全问题,比如说一些环保问题,而不是去干涉企业的微观行为。”樊纲感慨道。

  除此之外,金融体制改革与进一步开放亦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得我们的金融机构能够有承担风险和在风险中博弈、在风险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用各种保护,使他们在温室当中得不到真正的发展,竞争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樊纲说。

  关于财税改革,樊纲认为也到了一个新的时候。他指出,下一步应该加强资源税的征收,同时建立财产税制度。比如说房产税,用它来抑制投机,用它来增加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同时也可以缓解在财产方面的贫富差距的拉大。

  跨国并购,企业走出去的机会与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经济力量的“外溢”成为全球经济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未来三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不低于吸引外商投资规模。2011年是中国入世十周年,十年来,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开放、竞争最充分的市场之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用跨国并购的方式,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他们以全球视野观照全球市场,以全球智慧整合全球资源。

  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超过300亿元,相比去年大幅增长。联想、吉利、T C L、中国远洋、中联重科等中国企业大踏步地推进他们的全球战略,国外资本在中国的并购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从国内到国外,跨国并购为2011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一抹亮色。然而,这条路径也充满了迷雾,在跨国并购中失败退场的也比比皆是。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坚定的认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过去我们讲的欧美国家的、欧美企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现在慢慢地在淡化。那么中国的制造业低成本优势也慢慢在消失,所以将来谁能在全球整合资源,谁将是全球的赢者,那么‘走出去’,海外并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然而,“走出去”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海外并购很复杂,风险也很大。有过并购经历的T C 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就语重心长的指出,“并购本身是管理很复杂的,挑战很大的一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不要同时在技术转型方面再去做,除非你并购的对象确实很肯定他新的技术能力是你所想要的,否则的话这一块给你带来的这种压力可能不一定是你承受得了。”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表示,在今后五到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跨国公司,而这需要首先在战略上想清楚,在战术上要做好准备。“战略上想清楚主要是指,要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才去做,这不是一个特别需要去追求的事,但当你必须要做那就把它做好,就是要做好准备,做好准备还是那句话,在中国先把底子打起来,如果你觉得你还有点仓促,找好的战略伙伴。”赵令欢说。

  变革中的金融智慧

  变革中的市场环境下,来自金融领域的智慧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欧债危机越陷越深,越来越扑朔迷离,欧元区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成果正在经受重大考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人们心中世界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忧虑不时来袭。源于金融领域的危机和事件对全球经济的杀伤力不断加大,全球金融监管和金融格局需要制度创新,金融困局的破解需要智慧和远见。

  面对全球金融变革,中国目前也正在经历金融监管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大挑战。一方面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总体向好,另一方面存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而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也使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远未完善和健全。此外,和农村对于金融服务的强劲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正逐年减少。如何突破这诸多瓶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全国人大社会和法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郭浩达各抒己见,共同探索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的扶持机制,找到能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良好运行的配套金融政策,探讨国内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新路径和空间。

  谈及变革中的金融智慧,许善达认为“我们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确实还是很不够的,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辜胜阻则建议,应该重构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实体经济的空心化。

  由于农村经济的弱势比较薄弱,我国的农村金融也是比较薄弱的,主要体现是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出台更加鼓励金融企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三农”的政策,也是论坛期间企业代表的心声。“希望国家尽快出台这个政策,就是对农业,对中小型、微型企业,特别叫做比现在还优惠的一些政策尽快出台。”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

  郭浩达则进一步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金融体系自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扶持的政策非常重要。而且政策不是仅仅限制、勒令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有关政策的支持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支持农村发展的积极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