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革命不是乌托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10: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李杰

  30年前,金观涛和刘青峰夫妇主编的方法论丛书,首次将控制论等技术思维方式引进中国,与刘小枫、甘阳主编的西方文库同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金观涛20年前离开大陆,经过10年的沉潜,将中国的学术思想进行一轮梳理,得出了中国保持超稳定结构的内在动因。其中,有科学家的自负与执著,也有着知识分子的良心与忧思。

  价值逆反、常识理性与思想融合是《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这本书的关键词。在金观涛看来,这三种概念其实也是中国文化一体的核心。梁漱溟说,中国有文化而无宗教,应该也是这个意思。所谓价值逆反,通俗地说,就是辩证逻辑,正着不行就反着来,利水必不利于火。而这一点,也被认为是常识,遵循自然规律的结果。儒家讲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理想状态,而这一点,又与辩证逻辑相违背。

  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文化与思想的死结。鲁迅一生批判中国人与中国文化,也不能帮助国人跳出这个怪圈,似乎外国的东西再好,一到中国就会走样,说得好听点,中国文化遇到的对手越强,越能激发自身的价值;说得不好听一点,最后大家还是路归路、桥归桥,融合的目的是为了统战,最后的主导权还在于——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关。

  在中国,辩证逻辑虽然源远流长,但一直缺乏形式逻辑,所以,康熙承认西方的传教士所推算的日食准确,算法精准,但也认为这一切都在《易经》中有预言,并无稀奇。而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是中国领导人一贯的思维方式,没想到的是,在其后100年就吃了大亏,形式逻辑的精华在于不断地深入分析求证,根据数理上的准确性和一贯性,在不断的思辨中获得新知。鲁迅先生所说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应该就是这个意思。而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所讽刺的差不多先生,也就是“圆通大师”,算是只重辩证逻辑、不懂形式逻辑的典型例子。

  所以,魏晋时期中国文化面临死结,佛教的引入使得中国儒家的学说获得了新生,众口相传的《金刚经》——就是理性思辨不断深入的一个经典文本,也可说是形式逻辑的一种雏形。其后出现了唐宋的盛世,宋代理学思想的兴起,都与佛学的引入相关。现代西方科学思想引入后,儒家似乎又一次获得了新生,中国面临着又一次的盛世到来——外来文化的侵入,往往能激发本土文化的活力,这或许就是中国能凤凰涅槃的原因。然而,中国没有以形式逻辑为核心,却格外钟情于道德乌托邦的幻想,仅这一点,让金先生这一代知识分子格外痛心。

  自由、平等、博爱,的确从未真正完全实现。然而,这是否只是一个不值得浪费时间的口号,却值得深思。西方之所以在近代一直领先,文艺复兴、商业崛起和工业革命是关键。宋代的中国曾诞生最早的纸币、活字印刷、火药、朱熹的理学思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文艺复兴、商业崛起和工业革命都是在中国最有可能率先产生的。后来,蒙古大军南下,将萌芽中的文艺复兴、商业崛起和工业革命彻底扼杀,历史走向了倒退。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征服整个欧洲,我相信,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基督精神都会灰飞烟灭。明朝时期,中国白银占世界1/3,郑和七下西洋。满清入关,中华文明又一次被征服,那个时代凡是勇敢、自由、开放的观念,都被迫流落南洋。所以,西方的历史学家和国民一直对专制和野蛮心怀恐惧,以前匈奴的阿提拉,后来的蒙古大军,再到二战时期的德国纳粹,无一不是对人类生存权力的剥夺,与外星人占领地球无异。每个西方小孩都知道要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哪怕牺牲生命。你能说,他们牺牲生命所换取的只是“道德乌托邦”的幻想?

  回头来看中国,两次倒退后,对力量和专制的崇拜,甚至卑躬屈膝、苟且偷生,已经成了中国文化深层的潜规则。金庸在《鹿鼎记》中所写的韦小宝,不就是一个幸运的阿Q,同时,也是当今青年的偶像吗?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大一统”的专制、官僚体系的痼疾从未改变。而要打破这个牢笼,除了自下而上的革命,就只有外敌入侵。而事实上,历史已经说明了,革命的正面意义远胜于被外敌入侵。初看起来,道德乌托邦的兴起,是利用了中国人纯真美好的幻想,乌托邦的想象和革命对生产的破坏,都违反了常识理性,但在我看来,若能以此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开民智、新民德,摆脱封闭专制的怪圈,革命也是功大于过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