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杨扬的新赛场:把事业重心放在了慈善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18:46 来源: 《中国慈善家》

  文 | 本刊记者 宋厚亮

  肩挑多项职务和重任的昔日世界冠军,如今把事业重心放在了慈善上,并一手创立了“冠军基金”

  尽管正忍受着长达一上午的辘辘饥肠,但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杨扬却依然精神十足,表现出了一个昔日世界冠军的良好意志和素养。然而,一身黑色职业套装,却使她显得优雅而干练,全然一副高级女白领的范儿,让人很难再将其与冬奥会赛场上的那飒爽英姿相关联。采访结束时已近中午,在助理的多次催促下,杨扬才匆匆吃完了自己“迟到”的早餐。如今,肩挑多项职务和重任的她,每天都在这种紧张与忙碌中度过。

  从去年开始,作为第一位获得冬季奥运会冠军的中国人,已退役四年的杨扬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她先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今年又成为2016年冬季青奥会评估委员会主席。这多重职务原本已足够她忙活了,但执拗的杨扬却又不知疲惫地将剩余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职业慈善事业中,一手把两年前因汶川地震而发起的“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升级为关注青少年体育发展和运动员职业发展为一体的“冠军基金”。

  2011年5月24日,冠军基金正式成立,此后,杨扬一直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直到9月8日第一期中国运动员职业发展培训在中央财经大学开班,当晚十一点,杨扬回到家时,才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然而,这份轻松并没持续多长时间,新的麻烦又摆在了杨扬面前——冠军基金自成立以后,就一直被得力帮手短缺的问题所困扰,而大部分工作都堆积到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实际上,36岁的杨扬非常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手擀面和韭菜盒子都是她的拿手好菜,也深得丈夫青睐。如果只是简单地喜欢慈善,她大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之余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或者为一些慈善组织担当形象大使,便能轻松地为自己的人生“加分”。然而,这些形式上的慈善并不是她想要的,“我总觉得,慈善是做不完的,”杨扬对《中国慈善家》说,“我最大的理想是,哪天不用做慈善了,世界就完美了。”

  内心的声音

  2006年8月12日,杨扬正式退役了。如果从13岁进入黑龙江省体校接受正规训练算起,杨扬的职业运动员生涯已有18年之久。2002年,她终于登上了自己运动员生涯的巅峰:在当年的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先后夺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1000米两项冠军。

  事实上,早在2002年杨扬迎来人生第一个事业高峰的同时,她就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申请就已获得通过,紧接着,一个更重要的事件是,她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此外,她还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运动员等由中央政府授予的光荣称号。对于面临职业抉择的杨扬来说,这些都是重要的信号,步入仕途在大家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个幼年父亲便过世的农村姑娘自然懂得眼前这个机会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独立精神却开始在她内心呐喊,使她无法作出随波逐流的决定,她觉得,一旦进了体制内,很多事情就做不了了,而她希望找到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于是,杨扬听从内心的声音,婉拒了“上面”的安排,回到清华大学继续读书。

  其实很早以前,杨扬就知道,两块奥运会金牌不是可以吃一辈子的“老本儿”,要想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需要积聚更大的能量,其唯一途径就是学习。而一次偶然机会,让杨扬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99年,杨扬作为国际滑冰联合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出国参加会议。第一次独自出国的她完全不懂英文,在法兰克福换机时,她只能拿着领队写好的几个英文词语,对照着机场指示牌,努力地寻找下一个航班登机口,“当时我紧张得要命”。

  此后,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机会接踵而至,也鞭策着杨扬必须加倍地学习。2003年,杨扬前往美国犹他大学学习英语,2007年,杨扬从清华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杨扬很骄傲,“我的方法是边学边用。比如学英文,我不单获得了知识,在用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国际组织,也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门。”杨扬说。

  邀请总理打篮球

  2006年,杨扬将自己获得的都灵冬奥会铜牌奖金捐给了国际公益体育组织“运动机会”(RIGHT TO PLAY),并被邀请到埃塞俄比亚做了一周的志愿者。期间,她和贫困社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智障儿童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运动、游戏,这段经历让杨扬开始对慈善产生了极大兴趣。

  汶川地震后的第八天,杨扬跟随红十字会救援团来到绵阳,捐款之余,她还参加了为当地受灾儿童开展打篮球等活动。由于这些有趣的体育互动对于孩子的心理疾病干预十分有效,得到了心理学专家的肯定与好评。之后,杨扬的两位好友兼清华大学校友——清科集团总裁倪正东和凯旋创投副总裁陶冶,便建议杨扬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以体育运动的方式帮助灾区儿童。不久,由杨扬和倪正东等人发起的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在香港成立,基金会借鉴“运动机会”的慈善模式,旨在为受灾儿童带来快乐运动。2009年3月5日,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快乐运动”在四川省什邡市正式启动。

  在什邡开展“快乐运动”项目的同时,杨扬对于中国农村的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由此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状:在中国农村,许多学校对体育很不重视,对体育教育和设备的投入少之又少,一个拥有1000多学生的学校,却只有两三个篮球,很多孩子甚至没摸过篮球,还有的学校连续11年没有举办过运动会。让杨扬感触最深的一个案例是,2008年她“荣归故里”时,当地县政府专门拿出200万元举办了一次全县学生运动会,但此前的16年中,当地没有举办过一次学生运动会。

  对于这个被许多学校所忽视的“小问题”,杨扬曾经很是困惑不解,她期待着这种状态能早日改变。而自从200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杨扬感觉,除了持续关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之外,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为此做些具体工作。

  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杨扬以代表身份提交了四个议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言增加有利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体育用地和体育设施。而出乎她意料的是,自己在这次两会上还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收获:成功地邀请温总理和孩子们共同上了一次篮球课。

  今年3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杨扬是代表团的第二替补发言人。“总理喜欢基层的人先讲话,所以我从替补一下子跳到第二个发言的。”这个意外结果让杨扬大感惊喜。在仅有几分钟的发言里,她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三条意见: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看起来容易,但很难执行。首先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其次是体育投入严重不足,第三是学校体育课程枯燥单调。她还大胆地对总理建议:“听说您喜欢打篮球,能不能跟孩子们上上体育课?”听完杨扬的发言,温总理当场表态:“一定跟孩子们上堂体育课!”5月31日一早,温总理果真兑现诺言来到了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小学,与孩子们上了一堂体育课,而陪同上课的人中就有杨扬。

  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扬却策划出一场影响力广泛的活动,而她努力推广的快乐运动也随之更加深入人心。

  从梦想到行动

  杨扬一贯善于发现并抓住潜藏的机会,建言温总理打篮球如此,成立冠军基金会也是如此。

  2002年,杨扬曾代表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到瑞士洛桑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大会,当时她就注意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都在谈着同一个话题:退役运动员的转型问题(详情参见本刊2011年9月号《第二“战场”》一文)。2005年,国际奥委会正式立项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2010年,杨扬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她在听取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报告时得知,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该项目,受益运动员多达7000多人。而令杨扬深感遗憾的是,作为体育大国的中国却仍未引入这个已成熟运作六年之久的项目。

  作为一名退役运动员,杨扬也曾经历过退役期的迷茫,这种亲身经历告诉她,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在中国一定大有可为,“近些年来,有关生存维艰的退役运动员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亟需一个慈善机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也是杨扬倾力打造冠军基金的根本初衷。

  但是,杨扬也深知,中国国情自有其特殊性,无法简单地全盘复制照搬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举国体制的体育模式下,中国的运动员由各级体育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如果不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冠军基金就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其作用也就大打折扣。基于此,在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前提下,杨扬正式引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发展模式,后成立冠军基金,并将其纳入国家运动员保障计划。而从冠军基金成立到第一期培训开课,杨扬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如今,除了帮助运动员成功转型和进行职业规划外,杨扬还把两年前成立的北极星慈善基金会的内容和项目也一并纳入了冠军基金,由此可见,冠军基金未来在中国的成长力不容小觑。然而,这些并不是杨扬的终极目标,她最为看重的,是在行动过程中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1年9月8日和9日两天,杨扬先是在中央财经大学对30位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发展培训,然后又赶到国家跆拳道队,为队里的四五十位运动员提供现役运动员未来转型规划的指导。虽然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但杨扬说自己已不再有当初那般恢弘的野心,“做慈善让我心里很踏实。看见自己退役时的梦想现在正一步步行动,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