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忠:日政府投资中国国债旨在增加互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03:4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刘晓忠
据报道,日本将可能通过外汇基金特别账户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预期购买规模至多7800亿日元(约100亿美元),分多个阶段进行。目前该消息已获日本财相安住淳证实。
安住淳以推动日本外汇储备多样化来诠释日本政府计划购买中国国债,而目前中国国内主流舆论则把日本政府购买中国国债看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突破。我们认为,这些解读只揭示出双方互持国债的表征影响,而其本质上是双方借助互持国债弥补互信不足。
近年来日本对中国购买其国债持矛盾心态:一则目前日本债务/GDP高达220%左右,在欧债危机和欧美经济疲弱等下,日本经济的脆弱性较为突出,中国购买日本国债确实有助于其债务融资;一则日本政府担心中国购买日本国债会致使日元升值,不利于高度依赖进出口的日本经济;同时日本担心中国投资其国债并非单纯的经济和投资考虑。
如野田佳彦曾在国会经济听证会上抱怨,“中国能购买日本国债,但日本不能购买中国国债”。尽管中国主要持有中短期日本国债,且多次表示增持日本国债是中国出于外储多元化投资考量,但日本国内认为若单纯从规避美元贬值等风险考虑,日本国债过低的收益率和流动性有限与中国外汇“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理念不尽吻合,且中国外汇多样化有比日本国债更好之选择。因此,这使得日本难以拿捏中国的意图。
鉴于此,当前日本政府购买中国国债有助于消除双方误解、增加双边关系互信。毕竟,若中日就日本政府购买中国国债达成一致,将给日本至少在心理上带来安全平衡效应。殊不知,当前两国国债都因国际流动性和投资便利性等难以有效作为对方外储多元化之投资品种。
当然,中日互持国债的平衡安排更多地带有宣示效应。尽管中国放松了对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等进入银行间债市的政策,如泰国和尼日利亚等央行持有中国国债,但这更多是一种基于双边货币互换下拓宽离岸人民币投资空间的政策安排,中国至今尚无确定性的政策安排允许外国政府(欧美日等的外汇事务归属财政部)进入中国国债市场投资。即便是去年试点中的境外央行等投资国内债市也需要向央行提交书面申请,最终由中国央行确定其投资额度和并向央行报送其资金汇出入情况报表。因此,若是次中国政府允许日本购买中国国债,但不会放松在投资额度和流程等方面的规制。
当前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实行的是管制定价,而有管理的利率汇率定价机制的前提是维系关键资本项目的管制。这种机制与不断开放的资本项目政策,无疑会使中国陷入管控两难:政府对人民币利率汇率的管控,在不断开放的资本项目下容易给投资者带来政策性套利空间,而强化资本项目管控既牵制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或将难以令谋求互持国债的日本政府等接受。因此,逐渐推动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稳步放松资本项目管制,是消除中国与日美欧在金融投资领域互信不足的务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