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黑色印象 到绿色主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0:12 来源: 经济试点报□经济视点报记者 祝良华 文/图
一座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史的城市,就在近几年速变为以“绿”为主色系的新型城市。提起焦作,再也不是煤、矿工和黑、粉尘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宜居宜商的旅游山水之城。
位于焦作市境内的云台山,不知从何时起,不仅五一、十一游客爆满,如今每逢周末,景区也是游客如织。
事实上,焦作之变,先“心”变,后“身”显。为改变煤竭城衰的命运,焦作市早已作了探索。2008年,焦作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试点。在国家、河南省有关部门的指导和财力性转移资金扶持下,产业接替、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得到有力构建。
时至今日,城市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壮大转型主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焦作市委、市政府在煤炭资源衰减但尚未枯竭之前,及早谋划,主动转型,依靠自身力量,探索转型之路,谋求城市新生。
根据焦作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9年开始,举全市之力,实施“第三次创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整治,实现了城市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
2007年来,焦作市进一步抢抓机遇,积极通过政府推动、机制创新、规划指导、政策支撑等措施,强化了城市转型工作。
《焦作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09~2015)》明确了焦作市今后一个时期转型的具体路径,以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民生、提高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以及增强转型支撑保障能力为具体任务,以国际知名的山水旅游城市和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排头兵等为目标。
焦作采取股权转让、联合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了焦作万方与中国铝业、宇航化工与中国昊华、风神股份与中国化工等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壮大了企业规模。
截至目前,焦作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20家、超50亿元企业4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通过产权改革催生民营、招商引资扩张民营、优惠政策扶持民营等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成了市直70家企业的改制任务,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2010年,焦作经济总量超过1200亿元。
多途径转型
去年年末,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强调,“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工业强市、科技推动战略,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焦作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在转型的过程中,焦作市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07年来共实施了428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300亿元。
郑焦城际铁路、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风神轮胎年产15万套工程子午胎和5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厦工北方生产基地年产25000台工程机械等一批重大转型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全部项目建成后,增加就业岗位2万余个,有力推动城市转型工作。
焦作整合组建了注册资金90亿元的市投资集团,与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100亿元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与11家银行签署355亿元的金融合作协议。
未来5年,规划面积达180平方公里的焦作新区将作为城市转型平台,加快发展以工程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工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4年来,焦作共引进包括厦工、卓林、蒙牛以及中国兵器在内的知名企业入驻。境外全资企业近200家,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以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煤盐联合化工、装备、食品、生物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风电、新材料、光伏光电、生物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层次由低转高。
以旅游业为转型突破口
煤在地下。今天,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求把眼光转到地上。
借助山水优势和丰厚的人文底蕴,焦作市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形成了“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云台山”和“焦作旅游”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两个世界性品牌“焦作山水、太极圣地”正着力打造。利用传统文化,全面启动太极文化名城建设。2010年,焦作市拥有5A级景区3家,居全省第一位,旅游综合收入147.5亿元。
旅游业异军突起,带动了三产发展。告别了煤产业的环境之忧,整个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县县通高速”的路网建设本意在于尽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却无形中把焦作的影响力更便捷地传播了出去。
统筹接替了产业发展,成为城市转型的转折点。转让点的出现,标志着焦作由资源能源依赖型向循环绿色低碳型的蜕变。
焦作,已经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