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保护”:2011中国外交工作关键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10: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30日报道:300多天过去了,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左鹏和该公司驻利比亚员工马凤仍然记得2月25日的情景:
当日凌晨3点,中国第一架赴利比亚民航包机顺利降落北京首都机场,包括该公司第一批员工在内的200多名中国公民安全回国。焦急等待接机的公司员工和千辛万苦回国的同事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35架次外国租用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政府海、陆、空联动,将包括马凤在内的3万余名在利工作生活的中国公民安全接送回家。
“因为撤离比较紧急,很多人员出境手续不全,数千名利比亚西区撤离的中国员工焦急等待过关。但是使馆和国家工作组人员迅速到达边境,非常高效,一边和海关协调,边派翻译帮助联络、前方探路,打通了生命线,”左鹏告诉《中国日报》记者。
“在边境艰苦等待中,大漠突然出现一抹鲜艳的红色。使馆及国家工作组人员举着国旗喊着:‘祖国接大家回家啦!’现场欢呼声响成一片,女同胞们一个个热泪滚滚,”马凤回忆道。
外交部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动乱及自然灾害引发的核辐射危机等原因,2011年中国从埃及、利比亚以及日本共执行三次有组织的海外撤离公民行动,加起来总数48000余人。
48000人的撤离规模是中国过去三十年撤离海外人员的总和。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夏莉萍认为,这些充分证明了统一领导下多元参与、协调配合的中国总体外交的优势。
在清华大学公共政策教授周庆安看来,领事保护已经成为2011年外交系统工作的“关键词”。
三次大规模的撤离中所展现的中国领事保护的政策效应,消除了长年以来老百姓对外交工作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2011年领事保护工作)走上了一个调快速度的跑步机,”他提到。
尽管三次撤离提振人心,但专家指出,在新的一年,中国领保工作仍然面临挑战,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机制化应对和巩固,以及公众对于领保意识的提高。
随着赴海外出国的人员增长,寻求领事保护的需求也与之俱增,但目前驻外使馆负责领事工作的人手有限,如何提供更好、更高效的领事保护服务,向我们提出了更多挑战性的课题。
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早前曾提到,我国所有驻外使馆负责领事侨务工作的一共600多人:“现在中国每年出境达6000万人次,平均1个驻外领事官员要给10万人提供可能的领保服务,而美国是1比5千,日本是1比1.2万”。
而伴随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因素更加凸显,以及上述提到的出境活动愈加频繁,对于领事保护机制化运作的要求变得更加重要,并且专家表示,这更加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多元联动。
“尤其在是对外商务活动日益增加、经贸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单靠外交工作人员完成所有的领事保护工作,现在来看是不太现实的,”周庆安表示。
领事保护案件数量增加的同时,领事保护的许多重大案件同时多点爆发的可能性也值得关注,夏莉萍指出。这些对中国领事保护应急机制的规模、反应速度都提出了挑战。而以利比亚的这次撤离为例,尽管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种大规模投入的方式是否可持续,仍值得思考。
同时,在外交部政策司参赞宋荣华看来,普通民众在海外遇险寻求领事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企业和个人应当意识到,领事保护工作并非“万能药”。
“加大对中国公民海外行为的法律责任,对当地社会文化的遵守和融入,是尊重责任的一种宣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提到。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的过程中,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驻利比亚的员工还得到了当地部落长老的协助,使得撤离更加顺利,这和其公司平时帮助当地搞建设、协助修建学校房舍而建立下的信任和信誉不无关系。
“企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信誉,取得对方的信任。这样提高形象的同时,危急时刻也会有朋友主动相帮,”左鹏说。(中国日报记者 秦仲维 编辑 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