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障房压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2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石兆

  政府从2011年一开年就一直在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可能会再次出状况。年初的时候,各地都信誓旦旦地要完成保障房指标,当时就有人指出,这完全是不现实的。到了年中的时候传来好消息,说是各地保障房开工率基本达到要求,有些地方的开工率甚至有超额完成的趋势,当时又有人指出,开工不是建成,保障房的资金缺口太大,而开工的投入占整个成本很小的一部分,后续事情很难说。结果这个预言也很快成真,开工后就没啥动作的地方不在少数。

  最近则有消息说,住建部在和地方政府签订“2012年住房保障军令状”时,考核标准由开工率改成了竣工率,并且把2011年330万套竣工量提升至500万套以上。鉴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供地压力,住建部已批准部分地方政府2012年在集体土地上建设保障房的试点,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在日前举办的全国住房保障会议上特别提出,“政府也可通过购买合适的普通商品房来增加保障房有效供应”。

  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请让我为诸君解释一下。所谓在集体土地上建设保障房,就是指可以圈农村土地建设保障房。一般来说,建设商品房用地都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就是咱们常说的“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一直就是争议的焦点,按照目前土地使用政策,基本上是不允许小产权房合法化的,但这个试点一出,小产权房合法化就是呼之欲出的事儿。因为所有地方都有土地方面的压力。

  但这种形势到底是好是坏很难说。早有学者提出,如果放开小产权房的交易,房地产的价格马上就会降下来。这话说的其实没错,但其中也有几个问题。首先是土地所有制怕是要改一下了,不然这种小产权房不能合法的流转,而土地所有制不但是现在国有土地商业开发的基础,也是立国的根基,这条要是动了的话,老百姓倒是没觉得怎样,估计有人会急了。其次是农村人口的安置问题,这倒是与老百姓有关。因为这些地虽说是集体所有,但实际上算是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失去这些宅基地如何保证农村人口的基本保障,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则是在目前的吏治状态下,小产权房用这种形势开了口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利益阶层争相吞噬的对象,造成另外一轮权力寻租。

  在这种情况下,试点这种小产权变相合法,考虑的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而应有一套完整考量的工作。如果采取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后患无穷。

  至于政府购买商品房这件事,说起来好处不少,能够盘活一部分房地产市场之类的好处大家都是知道的。但商品房就是商品房,必然有其商品的价值,与保障房不能同日而语。在咱们这里,连真正的保障房都会有人利用权势劫夺,这种具有很强商品属性的房子要是能真的落到需要的人手上,那倒真是奇迹了。再说地方政府钱从何来?地方债都开始试点了,地方政府要是有钱的话也不会发行债券吧?如果地方政府没有钱买房充当保障房,弄钱的花样咱们这里总是不缺乏的。

  所以说保障房这件事用军令状的形式压下去肯定不是办法,而各种治标不治本的手艺要是用出来,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比所带来的受益要大得多,只不过那些后果可能不会马上显现,但最终还是由整个社会埋单。如果真的想保障民生,倒是不妨借鉴国外某些做法,不盖所谓的保障房或者是少盖,更多的用代金券直接发放的手段,给底层民众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代金券由政府发行,记名、定向,让底层民众持券寻找合适的商品房用代金券付账,然后政府用现金回收。这种方式可能是最有效率的,而且避开了很多目前无解的难题。

  作者为资深时政评论人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