毖后时代的茂名重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20:37 来源: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这场“地震”并没有让茂名瘫痪,反而提供了重整队伍的契机,
让大家感到“风清气正”,真心想做事的人能够获得施展的空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 | 广东茂名报道
正开着会,不时就有官员从会场上被纪检人员带走,有的是朝夕相处的同事,有的是多年的朋友或领导⋯⋯2011年,几乎整个春天,广东省茂名市的一些干部就是处在这样一种心理威慑之下。在“4月10日前限期交代”的动员大会上,省里来的领导口气很严厉。茂名市一位纪委干部告诉《望东方周刊》。
直到7月份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期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都还在分组讨论会上着重提到茂名市前市委书记罗荫国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系列腐败案,要求茂名市“惩前毖后”,“认真吸取沉痛教训”,并且要在反腐倡廉工作上做出新探索,为全省的反腐倡廉和党建工作“提供新鲜的经验”。
罗荫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在茂名被简称作“113案”或者“地震”。本刊记者在茂名采访期间,各级官员都表示,在组织内部,一直视这件事为警醒、惩戒。与之相结合的,还有高密度的反腐学习,印发反腐读本,等等。而随着一轮轮组织调整,沉重气氛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工作紧迫感和“大换血”的心理冲击。
有不少官员及时交代争取了从轻处理,或者涉案轻微获得了“特殊时期犯错误”的原谅。就在班子队伍“有病没病自己知道”、“涉案不涉案尚且不明确”的时候,茂名迎来了大规模的几轮竞争性选拔。一方面,要尽快填补涉案官员造成的职位空缺,保障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要重整队伍,改变以往地域结盟、裙带关系、买官卖官的风气,从精神上和功能上“大换血”。
茂名市多位官员向本刊记者提及:住建、规划及电视台、报社这类部门的“一把手”职位拿出来,面向全国公选,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可见茂名改革决心之大。
“我也想试一试”
生于1976年的高级工程师曹万里并不是新提拔官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在面向全国选拔的10个职位里,“70后”占据主流。他也不是唯一的湖南人,住建局长这个职位,笔试面试之后进入考察的前两名,都来自湖南,他们也都是生平第一次来到茂名。
2011年7月的一天,曹万里坐着T201次列车,从湖南郴州出发。8个多小时的旅途中,他还在抓紧时间看备考材料。之所以来茂名参加考试,有些偶然。他告诉本刊记者:“6月份,同事从网上看到了招考启事,觉得我的条件还蛮符合要求——10年以上建筑工程行业的工作经验,高级职称,这才发给我看。看了之后,我也想试一试。”
火车在茂名火车站停下以后,兴致勃勃的曹万里走出站台,但这个城市给他的直观感受却不是那样美好。有些凌乱的车站广场,陈旧的街道和房屋,脑袋里蹦出的第一个词是“欠发达地区”。
在市中心荔晶酒店17层客房的落地窗前,曹万里用他专业的眼光俯瞰着茂名城。他对本刊记者说:“看得出来,这里在10年前曾经是很前卫很漂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筑立面在2002年、2003年都还算流行。但是这几年,从城建上看,发展停滞了,没更新过。2008年、2009年时,城市道路一般都用柏油路面了,但这里还是混凝土。”
遗憾的同时,他心里开始升腾起一股“正好可以大展拳脚”的兴奋感。
如他所说,2001年,茂名曾与海口、三亚、长春、苏州等城市同一批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但是后来,茂名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社会发展靠吃老本,经济排名一度落到全省倒数的位置。
第二天的公选笔试,曹万里的成绩是该职位报考者中的第二名。题目都是主观题,有些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主要是考决策能力。这个成绩让他有些惊喜,但依然没有充足的信心在面试中PK过“本地生源”。笔试第三名的长沙人扶国,在面试之后觉得希望不大,动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考生之中,报考茂名日报社社长、同是湖南籍“70后”的廖述毅则显得更加乐观。他告诉本刊记者:“十个重要的正处和副处级职位拿出来全国公选,这很罕见。报社社长拿出来公选,在全国更是第一家。茂名摆出这样的架势,就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告诉大家‘诚招天下英才’的决心。需要平台,想干点事情的人,就会珍惜这个机会。”
举报信风波
曹万里、扶国参加的这批竞争性选拔,是茂名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面向全国,共拿出了46个正处和副处级职位,从招考到考察耗时4个月,共有300多名考生参加。在2011年全市几个批次新选拔的504个职位中,这也是最受瞩目的一次。
笔试题目分为两套,“一把手”职位、“副职”职位各一。“我们的笔试、面试试题,都是请省委组织部抽调人手出的。面试的评委也是从各地抽调,多次抽签。整个选拔机制很透明,加不进‘人为因素’。”茂名市委组织部公选办副主任钟志清对本刊记者说。
然而,笔试后没多久,质疑和举报就在网络上出现。有人质疑这次考试没有客观题,全是主观题,这样就给了考官充分的“主观”衡量空间;有人质疑来自茂名市委组织部的考生成绩都特别好,莫非“举贤不避亲”;有人指责公选让外地的“考试专业户”钻了空子,是茂名人的损失;还有人甚至呼吁广东省有关部门严查此次公选。
但网络上的“举报材料”并没有对其言之凿凿的“违纪行为”提供明确的事实依据,只是重提了茂名曾经存在的大量买官卖官现象和市委组织部的责任,包括原组织部副部长李运容配合罗荫国操作这些事,后来一并被查处的“旧事”。
“这些说法对组织部很不公平。”这一轮公选中,唯一一个从组织部提拔起来的官员,现茂名市自来水公司经理庄水金对本刊记者说。“我也看到了那些帖子,但是我判断那些帖子火不起来。”同样通过竞争性选拔新上任的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张善标对本刊记者说。他们都表示对自己的当选问心无愧。
组织部的几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李运容”现象在组织部绝不是主流,相反,长期以来,组织部的干部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害者”,多少年来,没有培养出人,失去了靠公平竞争的机会。
受害者,不仅有那时必须完成“领导布置的作业”的下级干部,也有坚持原则不同流合污,因而被领导派出去“学习”一年半载、被架空的常委组织部长。
而这一年,也就是罗荫国落马之后,组织部的工作量和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要搞几轮大规模的竞争性选拔、做方案、组织考试,还要做好换届工作。因为“113案”的关系,整个工作更是如履薄冰。当综合成绩排住建局长职位第二名的扶国想要退出、放弃考察的时候,组织部副部长找他谈话:“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外界的影响?”
后来被任命为茂名市政府副秘书长、专职茂名未来最重要的“滨海新区”建设工作的扶国告诉本刊记者,他当时想退出,跟任何“干扰”没关系,只是综合自己的成绩和人地生疏等各项因素来考虑,还考虑到将面临“大动干戈”的原单位考察,根本没想到最后考第二名的他也能被任用到其他重要岗位。
茂名招贤纳士的真诚让人感动。扶国告诉本刊记者,他最后还是决定坚持到底,结果竟获得了这次难得的平台。所以今后,绝对不能辜负这样一个平台。
“任何考试的设计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茂名市一位纪委干部对本刊记者说,“笔试之后,面对各种说辞,组织部的压力非常大,并且马上做出调整,加强下一轮的透明度和严格程度。面试之后,到最后结果出来,网上就再没多少指责或举报的声音了。”
“换血”的意义
来茂名之前“做了大量案头工作”的新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向欣对本刊记者说:“来之前,我知道今年的政治环境,各种因素比较复杂。来了之后才发现,问题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困难也没我想的那么大。这让我惊喜,天灾没让我们垮,人祸没让我们乱,大家干事创业的心比较强,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曹万里、扶国等人告诉本刊记者,来之前,他们对茂名之前一系列官场弊案有所关注,来之后,却都发现这场“地震”并没有让茂名瘫痪,反而提供了重整队伍的契机,让大家感到“风清气正”,真心想做事的人能够获得施展的空间。
就在罗荫国落马后两个多月间,茂名市公安部门就打掉了20多个黑恶势力团伙,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成员168人,破案99宗。
新上任的化州市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太强告诉本刊,政法队伍在这次官场地震中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但是风波之后,也让人们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了应该怎么做事。
在2011年11月中旬结束的“清网行动”中,茂名市有200多名在逃犯被抓捕归案。即便面临“地震”,政法系统也出色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茂名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分局局长丁德金告诉《望东方周刊》,“113案”以后,新的领导班子对干部作风纪律要求更加严格,包括上下班有没有准时都在督查范围内,明显感觉到工作效率有提高。
“虽然我们从2009年开始就不断打击污染黑点,但2011 年的联合执法力度更大,开来大吊车,把油桶也吊走了,它就不会再死灰复燃。”丁德金说,“2011年以来,茂名的空气质量改善了很多。”
茂名市一位纪委干部告诉本刊记者,茂名过去的官场风气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过去一个时期,因为地域裙带而拉帮结派的问题很突出,比如电白和高州,分别形成两个团体,有自己的“俱乐部”。
该官员告诉本刊,在主要领导带头违法违纪的情况下,这种风气不断滋长,而且排挤“不入道”的人,长期以来,让很多原本想做事的人也跟着牵涉进去。而对坚持原则、埋头苦干的人来说,则是一种伤害。实际上,多数人都是受害者,不仅在环境中受害,也共同承担了“茂名官场腐败”的集体负面形象。
即便如此,在那样的环境下,也有很多干部洁身自好,坚守底线。比如2009年11月上任的国土局长陈海亭,在前两任局长都涉案落马的“实权”岗位上,他在2010年时,以“假装不知道”的态度,雷厉风行地取缔了罗荫国妻弟违法开采的油页岩矿场,一时传为佳话。
这些干部和新进来的“新鲜血液”相融合,形成了改造茂名官场风气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