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前瞻2012:宏观政策或比预想更积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22:12 来源: 经济导报

   刚刚过去的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席卷全球,世界诸多经济体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尽管依旧表现不俗,但受困于通胀压力和偏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实体经济承受重压,经济下行风险已然显现,国内与出口贸易相关的企业受累欧美经济下滑。

   2012年已然到来,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年欧债危机将如何演绎、贸易摩擦会否加剧的疑团待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待观察;从国内看,如何协调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管理通货膨胀的关系,如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试图通过专家细致的分析,给读者提供相对清晰的解读;也通过外贸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自身感悟、对政策的期盼,给政策制定者以参考。祝福2012年中国经济一路走好! (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全球低迷时的中国机遇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庄会晓

   “现在状况不好,业务量一直低迷。这不,今年刚开始老总就安排了任务,要打个‘开门红’,元旦假期还要出差。”2日,青岛一家集装箱码头公司的业务经理杨鑫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其背景是,刚刚过去的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席卷全球,世界诸多经济体受到影响,我国国内与出口贸易相关的企业受累欧美经济下滑。这样的情况将持续多久,又将如何演变,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短期看,如果欧盟国家不能在债务到期时找到资金支持,债务危机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6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对导报记者表示。

  实体经济不振是危机根源

   “2012年全球的经济状况不会比2011年好,甚至可能会恶化。今年是不容乐观的一年。”6日,山东财经大学(筹)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王蔚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几乎所有全球较大的经济体都遭遇了麻烦。”

   “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两大经济体丧失了内生动力,经济增长动力减少,科技创新未有突破,传统产业又向外转移或日趋式微。”徐明棋对导报记者分析说,竞争力的日渐丧失,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欧美国家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刺激经济,于是两大经济体债务短期内骤然膨胀。

  有进一步加深可能

   然而,“寅吃卯粮”的刺激政策使政府债台高筑,也加剧了2012年上述国家的还债压力。据统计,新年伊始,全球主要经济体就已经背负上了高达7.6万亿美元的沉重债务。由于巨额债务压顶,2012年可能成为欧元诞生以来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

   “少数利益集团特别是金融垄断集团靠政府渡过难关,社会大众特别是底层民众却要承担危机的后果———失业和福利减少,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在社会矛盾尖锐对立无法协调之下,冲突一触即发。”徐明棋表示,如果欧盟诸国不能在债务到期时找到“还债”的资金,危机很可能从经济动荡延伸到社会动荡,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债务危机更有深入化的趋势。除了欧债、美债,目前达GDP两倍的日债也不是安全资产。

   徐明棋认为,目前看来,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经济复苏疲弱、金融困顿、公共债务和赤字居高不下的恶性循环。发达国家削减债务的长期压力将令全球经济增速受限。2012年仍将是全球经济低迷之年。

  中国经济有困难也有机遇

   上述两位专家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全球经济整体不振的背景下,2012年我国的外贸出口行业前景依然不乐观。

   “为了刺激本国经济,欧美等国家肯定会实行一些贸易保护政策。比如,奥巴马可能会从两方面拯救经济,一是大打出口牌,开放市场;二是限制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2012年美国与中国等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将愈演愈烈。”王蔚表示。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翔硕6日对导报记者表示,外贸出口企业应该加快转型,拓展国内市场或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做好“过冬”的准备。

   不过,机遇往往与危机并存,欧美实体经济的不振也给一些有意扩张的企业带来了良机,比如近期国内多家大型企业纷纷瞄向海外市场,在矿产、地产等领域出手,尝试提前布局。

   徐明棋认为,欧债危机的解决需要各方资金支持,中国政府或可借此机会,为国内外贸企业争得更有利的条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甚至获得发展良机。

  宏观政策或比预想更积极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庄会晓

   6日,金融界最高规格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受到各方关注。这个自1997年以来每隔5年举行一次的会议,每次都推动了国内金融领域的重要改革,而众多聆听者也希望从中找到今后几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蛛丝马迹”。

   “毕竟,近两年的宏观政策波动有些大,一旦‘踩错点’,企业就有破产的可能。”7日,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一家电子元件厂的总经理史宪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把握准2012年的政策脉络,对企业生存来说尤其重要。”

   对此,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从目前管理层透出的信息以及国内经济表现看,新一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稳”为主。在控通胀、防风险的同时,灵活地偏向中小实体经济,将是其主要趋势。

  以稳为主

  “2012年首要任务定为保证经济增长,主要是出于对国际外部环境继续恶化的担忧。中国经济如果增速太低,对整个就业和社会稳定是不利的。”7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周广生对导报记者分析说,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现状密切挂钩,不过近两年,由于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剧烈,国内经济政策调整频繁。

   “不过,现在看来,每次政策的转向都是有的放矢。经过几次调控,国内通胀水平逐步缓解。”周广生表示,但政策的剧烈波动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是实体经济发展,抑制了企业投资扩张意愿,国内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其次,抬高资金利率水平,企业融资和民间借贷风险剧增,危及民众资金安全。

  “如果说2011年的政策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那么2012年的宏观政策可能更多是推动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周广生说。

  政策弹性空间大

   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比想象的更加积极。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预计,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弹性空间较大。“首先,央行会适量增加信贷投放规模,2012年新增信贷可能扩展至约8万亿元,信贷增速在16%的水平;其次,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也有1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基准利率有0.25至0.5个百分点的调降可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贺对导报记者表示,2012年的财税政策也可能表现得更为积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房产税改革试点、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改革都有涉及。而且我们看到,已经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对诸多外贸企业关注的人民币汇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表示,在全球金融市场众多不明朗因素之下,经济政策以“安内”为主,汇率改革等方向也会求稳。“出现2011年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双向波动幅度将加大。”

  出口型企业预测:转型 放松 减税

  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中国经济应该减速了,调结构转方式也要真正落实,而不是像前几年那样光喊口号。”7日,家纺企业艺达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鹏超展望2012年时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转型、放松、税收支持”是企业最关心的,而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目前的困难反而是好事,“不转型已经不行了。”

  转型势在必行

   “都知道出口不行,那就必须向国内市场拓展。”张鹏超表示,人民币汇率还会继续升值,企业对此实际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惟一的办法就是赶快调整,减少出口,加大内销。

   作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艺达集团前两年的出口比例还在70%以上,但2011年,其出口比例已经下降到55%-60%,内销比例则升至40%-45%。

   张鹏超告诉导报记者,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影响很大。利润本来就不高,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很多订单都是零利润。“为什么明明不挣钱甚至赔钱还做出口呢?是因为国内市场还不能完全消化企业产能,如果没有国外订单,工人就没活干,企业也更容易垮。”张鹏超说,“目前做出口是权宜之计,咬着牙坚持”,以等内销市场培育好。

   “再有就是招工难,劳动力价格开始上升。”张鹏超介绍说,威海当地每月2000元的工资都不好招工人,惟一的办法就是减少劳动力的使用,用设备的更新换代、改造升级来替代劳动力,企业自觉淘汰落后产能。

   “企业的市场观也要改变,不能老是盯着外贸。”张鹏超说,做外贸比较省事,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但没有品牌;内需则要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塑造做起,这些对出口企业来讲都是全新的,难度很大。“做国内市场长远看对企业是好事,这也是机遇。”

  期待税收支持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扩内需远非一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国内市场开拓太难了,我们希望国家能够给予内销和出口一样的政策。”张鹏超表示,国家既然鼓励内需,就应该出台鼓励内销的政策,向当初支持企业出口一样,支持企业内销。“国家可以考虑税收减免,支持企业完成出口向内销的转变。”

   而对于去年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张鹏超坦言对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还是希望紧缩的政策能够放松一些。企业的钱都不够用,流动资金都很紧张,即便是好企业,在资金方面也很困难。”

   在张鹏超看来,国家对紧缩政策进行适当的放松已是必然。“一准儿得放开,存款准备金率得下调两三次吧。”张鹏超表示,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再不放松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垮掉,进而影响到就业、消费等方方面面。

  “去泡沫化”冲击忐忑楼市

  经济导报记者 姜旺

   “回顾2011年,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对全国房地产企业来讲主要困难在于两方面:一是由于开发周期长,筹集施工资金困难;二是消费者按揭购房受限,住房刚性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房产销售市场也相应吃紧,回笼资金难。”8日,菏建集团董事长李信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菏建集团也受此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

   李信强认为,去年出台的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每一个都是“重磅炸弹”,是全方位的调控政策,从市场的消费行为到企业的开发行为,从限制需求到强制增加供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整个行业而言,不亚于一次西伯利亚寒流。”

   李信强说,这些政策都预示着楼市调控再也不会是之前的隔靴搔痒,高房价已经不可能持续,房地产市场最困难时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国务院发布的新规,充分体现房贷政策的差别化和针对性,重点在于准确打击投资投机购房。”李信强认为,目前已经看到的是第一阶段,即市场的冰冻时期。房价的表现是不涨不跌,将会有开发商降价出逃个别区域和楼盘,炒家开始“割肉”,但是,房价不会普跌,经济开始滞胀,时间将持续到2012年4月左右。

   “第二阶段,政府将着力去房价泡沫化,时间大概会在2012年5月至10月。但是,房价的跌幅因各个城市而异,需各自斟酌。”李信强分析说。

   对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李信强期望,“调控政策可以更加细化,结合地方现状因地制宜、分类分策。”

   李信强认为,中央政府打出的一系列调控组合拳,以限购和限贷为核心。对一、二线城市来说,泡沫大,价格高,政策调控有必要。但对部分正在发展的三、四线城市来说,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房地产市场尚未成熟,房价处于正常轨道,但国家调控政策影响很可能伤及实力弱的小公司,很可能出现“大鱼”吃“小鱼”的兼并、重组现象,将推动房地产市场重新洗牌,而大企业的垄断经营反而会不断提高房价,出现与房地产调控目标相反的效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