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策输血解资金困局 中级反弹能否如期而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9 07:09 来源: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郭培宽

  

  在市场担心反弹行情夭折之时,政策利好突然降临引发A股1月17日上演暴涨行情。从消息面可以看出,政策面正谋求多种渠道为A股“输血”,包括养老金入市,央行巨量逆回购等。A股重拾普涨行情大有开启中级反弹之势,但是在大涨之后,欧债危机利空以及新股发行压力仍然存在,后市多空对决意味着后市反弹之路难言一片坦途。

   政策面“输血”有助改善市场流动性

  1月17日,资源板块盘中突然崛起,有色金属板块涨幅达9.98%,板块内9成个股涨停,贵重金属和稀土永磁板块涨幅超9%,稀缺资源板块涨幅超8%,煤炭板块涨幅近7%。资源股飙升带动板块个股普涨,百余只个股涨停,两市成交量急剧放大到1383亿。资源股飙升源于政策面“输血”带来的市场流动性宽松预期。

  首先,地方养老金入市预期强烈。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南方某省已经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一季度将开始投资。这显然将给A股带来巨额增量资金。

  其次,央行启动天量逆回购向大行注资。有大行交易员向媒体透露,1月17日,央行进行了169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5.47%。央行在此时选择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缓解目前资金面的紧张情况。

  再次,香港正研究保险金投资内地市场。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近日透露,香港有关监管部门正积极研究允许保险公司将保险金及退休金投资于内地资本市场,尤其是持有人民币长期资产。

  另外,韩正宣布国际板推迟缓解扩容压力。上海市长韩正日前表示,现在并不是推出国际板的最佳时机。因此,国际板推出现在并没有时间表。在A股已面临巨大新股发行压力的情况下,该消息无异于卸掉了股民心里的重石。

  最后,货币政策已实质性宽松。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M2新增量就达到了2.61万亿元,这或许意味着,尽管基调仍为“稳健”,但事实上的“宽松”已到来。

  外围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出

  在市场逐渐淡忘欧债危机影响的时候,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再度扔出“炸弹”,下调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长期信用评级,虽然欧美股市对此反应较为平淡,但亚太股市却以大跌来回应。这意味着欧债危机仍将成为后市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利空。

  标普1月13日发表声明宣布了对除希腊以外的所有16个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估结果。其中,法国和奥地利丧失了最高的3A评级,被下调一个等级至AA+;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均被下调了两个级别。标普称欧元区目前所出台的政策仍不足以遏制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这意味着欧债危机开始向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另有消息称,希腊政府与持希债私人投资者,就希债减值谈判于上周五破裂,若希腊无法在数天内达成协议,3月违约是“无可避免”,届时希腊或需退出欧元区,将令欧债危机更趋恶化。经济学家韩志国表示,标准普尔打开了欧债危机的潘多拉魔盒,9个国家信用同时降级揿下了欧元区解体的按钮,新一轮危机已经来袭。

  通过欧债危机,美元彻底削弱了竞争对手欧元的影响力,对于中国来说,欧债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毕竟欧债是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之一。A股市场当前最缺乏信心,一有风吹草动便杯弓蛇影。

  多空对决下中级反弹能否如期而至

  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激发A股连续放量反弹;1月17日,养老金入市再度引发暴涨行情,中线大底逐渐清晰,但是后市仍面临巨大的新股发行压力,反弹之路或并不平坦。

  当前A股投资者对利好的期待,一是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二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者对股市的长期走势影响更大。1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1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从管理层的讲话以及官方媒体的声音来看,完善新股发行,遏制IPO“三高”泡沫的方向已经确定。

  当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现状对投资者的影响更大。新年以来,证监会已累计审核了30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有24家顺利获得通过。至此,IPO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公司达到86家,累计发行数量为92亿股,预计募集资金为703.8亿元。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东新股累积到春节后发行,由此增加了投资者对节后市场走势的担心,这也促使一些短线获利盘选择落袋为安。

  A股市场仍面临多空交织的局面,虽然市场环境有所改观,但当前所谓单边牛市行情的判断仍然尚早,后市仍需要更多的实质性利好来维持市场信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