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巨量逆回购本周到期 央行如何对冲3510亿元成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22:53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本周,央行节前巨量逆回购操作即将到期,市场资金面再度面临紧张形势。专家表示,长期来说,降低准备金率将成为央行的必然选择。

  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为满足资金需求量,央行1月17日和19日分别实施了1690亿元和183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不过,春节假期过后,这一大笔资金本周将陆续到期,仅此就会从市场中抽走3520亿元。与此同时,经济导报记者发现,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仅10亿元。因此即使央行不再进行其他回笼操作,本周公开市场也将实现3510亿元的资金净回笼。

  巨额的净回笼量显然加深了市场担忧,1月3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部分品种开始走高,且长期品种利率水平均处在高位,其中隔夜利率上升10.97个基点,报2.9675%;14天利率上升10.92个基点,报4.9600%;1月以上品种利率均超过5%。为此,央行1月31日继续暂停央票发行,避免资金面过度紧张。

  不过,仅暂停央票发行恐怕难以起到良好的对冲作用。导报记者注意到,不仅是本周市场资金紧张,整个2月份公开市场到期央票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20亿元。因此,央行如何调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对导报记者表示,“降低准备金率只是时间问题。”从宏观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市场资金面受到供给和流动性不足的双重压力,需要央行注入流动性资金。数据显示,除了2月份到期资金量较少外,其后数月的到期资金量也呈现逐渐递减态势,6月份仅有90亿元。同时,王常龄表示,由于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加上欧债危机带来的欧美金融机构资本回流压力,预计外汇占款今年将呈持续减少态势,这也制约了国内资金的流动性。“所以,虽然短期内央行可以通过停发央票和逆回购等方式缓解流动性紧缩,推迟降低准备金率的时点,但中长期仍需多次下调准备金率,以对冲外汇占款增量的趋势性下降。”王常龄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