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修正潮涌 3天45家公司修正业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9 22:31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龙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深交所25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了业绩修正公告,数量之多较为罕见。其中,山东地区就有山东如意(002193)、鲁丰股份(002379)、天润曲轴(002283)3家公司在列。颇为巧合的是,3家公司均下调了业绩预期。
有市场分析人士向经济导报记者指出,诸多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除了受到去年四季度经济环境变化等影响外,深交所对业绩预告的从严规范也是其中一大缘由。
据了解,深交所本月出台了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第11号备忘录,从多个角度对创业板公司的业绩预告、业绩快报进行了规范要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认为,虽然此次规范只是针对创业板,但对其他上市公司也有警示作用,而且影响深远。
导报记者同时注意到,在春节假期前的3个交易日内,深交所共有45家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这其中不乏从盈利变为亏损的“变脸”公司,也有从小幅亏损变为巨额亏损的公司。杨春刚认为,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过于宽泛、随意,往往会误导投资者。深交所此举有助于提升业绩预告的精准度,打击上市公司借估高业绩预期推高股价的不良行径。
业绩预告频频变脸
在导报记者的统计中,春节前的3个交易日(1月18日-20日)深交所共有45家上市公司对之前的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而其中除了丽江旅游(002033)等几家公司业绩预告比之前有所上调外,超过半数的公司给出的新业绩预告,相比之前出现了大幅“缩水”,甚至出现了从盈利到亏损的“变脸”,让投资者备感无奈。
如山东如意去年三季报给出的预告中,2011年全年净利润预计比2010年变动幅度在增长20%到下降10%之间,但如今给出的预告却是同比下降70%-80%;另一家山东公司天润曲轴在去年三季报中预计,2011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0%-30%,而其本月20日发布的修正公告显示,公司业绩预期已经改为净利润同比下降0%-10%。再如西部材料(002149)在去年三季报中曾预计,2011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0%-90%,而其修正后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去年预计亏损1900万-2400万元。
与此同时,之前预计亏损的一些上市公司,其最新预计亏损额度也出现大幅增加。例如澳洋科技(002172),其去年三季报预计公司全年亏金额在4.7亿-4.9亿元之间,而其本月20日公布的最新预告显示,这一数字已高达6.8亿-7亿元,大幅增加了40%。
要求更趋严格
对于上述业绩预告“缩水”“变脸”的情况,上市公司给出的原因多为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比如,一些公司公告中显示,成本升高和融资难等因素依然存在,加之欧债危机蔓延导致出口增速下降,经营的困难程度超出了公司此前的预期。
不过,有市场分析人士向导报记者表示,深交所对业绩预告的从严规范,也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出现变动的一大原因。
据了解,本月深交所出台了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第11号备忘录,从披露时间、变动范围、阐述详细原因等多个角度对创业板公司的业绩预告、业绩快报进行了规范要求。比如,在业绩变动范围上,深交所就要求其上下限差异不得超过30%;此外深交所还要求,公司预计亏损或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的,应在业绩预告中披露盈亏金额的预计范围,且上下限幅度不超过500万元。
“虽然只是创业板,但是对其他深交所上市公司也有警示作用,应该也会以此作为参考。”杨春刚表示。
事实上,深交所此前亦曾对中小板公司业绩预告进行过规范要求,其中规定业绩变动范围上下限不得超过50%,同时鼓励公司以“不超过30%的变动幅度”“不超过500万元的盈亏额度”进行披露。两相比较不难发现,深交所此番的要求更趋严格。
严打业绩预估虚高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近期诸多业绩修正的公司中,多数对预估业绩的变动范围有所精确,例如山东如意去年三季度给出的业绩预计范围在-10%到20%之间,波动幅度达到30%,而如今给出的预计是下降70%-80%,波动幅度仅为10%。另外,各家创业板公司给出的业绩变动范围也已满足上述深交所要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深交所此举主要针对一些上市公司在达到发布业绩预告要求后,相关预测表述往往过于宽泛、随意,进而令业绩预告的价值大打折扣,对投资者进行误导,从而起到吸引投资者进入,推高股价的作用。
“确实有些公司在业绩预告的时候有所虚高,精准度较低。比如在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时,将幅度上下限设为10%到60%,如果按上限看公司很有成长潜力,但按照下限看,这家公司的发展就已经遇到了较强的阻力。而投资者往往会忽视下限的风险,仅关注公司给出的最高增长幅度。”杨春刚向导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这家公司最终给出的成绩很可能是增长10%甚至更低,而此时投资者已经进入,风险骤增。
杨春刚认为,在此背景下,深交所强化创业板信息披露规范,提升业绩预告的精准度,打击了借估高业绩预期推高股价的不良行径,规范了上市公司治理,保障了投资者权益,乃有益之举,应在更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