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的2011 折射经济冷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9 22:38 来源: 经济导报

  春的脚步渐近,“立春”倒计时仅剩5天。行将过去的这一冬季,国际上欧债危机蔓延、中东政局动荡、美国经济萧条;国内货币政策趋紧、中小企业迎来新挑战……央行收紧流动性“池子”、百姓捂紧钱袋子、地产商打折促销生怕“掉链子”……又添新岁,史上最冷“寒冬”会否拨云见日?政策的煦阳能否温暖每一个角落?导报记者新春基层行,融入金融、外贸、制造、旅游、文化等多个行业,见微知著,以质朴事实观照大政方针,以忠实记录折射经济冷暖,以微观视角洞悉新年脉象。

  赴斯援建者的喜乐哀愁

  时间:1月23日 地点:烟台市

  采访对象:初璟 年龄:30岁 职业:电气工程师

  2011年,让我最激动的一件事是,我在斯里兰卡工作的中国援建项目竣工运营,但是在项目建成的背后,是我们援建项目工人的艰苦和辛劳。

  北京时间是大年初一的中午12点整,在中国,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中午:亲人们装扮一新,或围坐在一起,品茶把酒道祝福,或是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地逛庙会;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放鞭炮;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火红的灯笼和福字……

  这时的斯里兰卡时间是上午9点30分,我正通过网络视频与家乡的亲友交流。记忆中的春节充满喜乐,与之相比,这里却略显冷清。

  来到斯里兰卡的4年,我和我的工友们都是在援建项目的工地上度过除夕夜:百十个工人一起在食堂吃上一顿饺子,一起看一台只有21英寸的电视。电视的画面并不清晰,但能通过卫星天线收看到央视春晚,这让我们感到离祖国的亲人很近;能吃上一顿饺子也让我们感到知足,因为每年只有除夕和中秋之时,才能吃上饺子。

  我所在的项目———斯里兰卡国家表演艺术剧院,是中国援建项目,总建筑面积有1.5万多平方米,由烟台建设集团承建。2011年,经过大家的努力,项目于4月竣工,12月15日正式举行了落成暨开幕演出典礼。这一天,是全体项目组成员最开心的一天。从这天开始,4年多未回家的员工大部分可以在龙年春节前陆续回国了,只留下我们9个人。

  斯里兰卡四季如夏,风光宜人,随处可见椰树、沙滩、硕大的菠萝蜜,但这毕竟是一个刚刚经历过内战的国家。

  记得项目建设初期,斯里兰卡政府军和“猛虎”组织激战正酣。项目门前的施工道路是总统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地的安全敏感区。2008年9月,项目门前曾发生过一次恐怖爆炸,我们施工的围墙遭到了冲击破坏。从那以后,项目实行全封闭施工,由军警24小时把守。在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从事建设,加上2011年利比亚等北非中东国家的动荡,更让我们感念祖国和谐、安宁、自由生活的可贵。在此情势下,工人一律不得外出,需要的物品必须向项目组申请,统一采购。蔬菜得不到保证,水果严重匮乏,工人大多由于缺乏维生素而口腔溃烂。运材料的集装箱特意从国内给我们捎来大批维生素药片,但由于路途漫长,集装箱从烟台码头运来历时一个多月,我的口腔也足足溃烂了一个多月。

  斯里兰卡常年温度是28℃,热季平均40多℃,并且每年有两个传统雨季,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四五个月。高温、高湿,我和工友因为惧怕蚊虫叮咬而不敢穿短袖衣服,所以经常热得全身起痱子,大部分工友得过之前闻所未闻的登革热疾病,运材料的集装箱每次要给我们捎带批量的清凉油。

  回望2011年,我感到最幸福的一个月,莫过于10月。妻子的预产期是10月8日,出国4年来,除了2011年结婚第一次回国,即将当爸爸的我终于盼来了第二次回国探亲假。10月4日,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孩子在10月19日呱呱坠地,11月4日假期一满,我又恋恋不舍地坐上了回斯里兰卡的飞机。那时,儿子尚未满月,剧院项目很快要举行开幕典礼。上飞机的那一刻,我怀揣着儿子的出生照失声大哭,心里满是对他的不舍和愧疚。幸好,在我们的努力下,剧院顺利运营,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

  儿子就要满百天,我在视频上能看到他的样子,听听他的哭和笑,这是我的幸福一刻。2012年,我期待能克服对亲人的思念,坚守岗位,为中国项目赢来更多赞誉。(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采写)

  我给舒乙当导游

  时间:1月20日 地点:济南市

  采访对象:张晓国 年龄:42岁 职务:济南国信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回望2011年,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一年。

  山东旅游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过去一年,在“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统领下,“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等活动相继启动。去年7月31日,山东省还在全国率先颁布《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开创旅游幸福工程。

  作为山东旅游发展的见证者,我2011年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为老舍先生之子舒乙的济南之行做导游讲解。作为最早一批的全国优秀导游,我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旅游第一线,也从一名专职导游成长为一家旅行社的掌门人。

  就在去年,“好客山东”过大年的方式引起了极大关注。当年2月10日,以舒乙为组长的中央文史研究馆“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调研组从北京赶赴济南,针对贺年会开展调研,我有幸进行了全程陪同导游讲解。年已七旬的舒乙对泉城济南有很深的感情,在3天的时间里,我亲身感受到,此次济南之行对他留下了堪称震撼的印象。

  登上大明湖畔超然楼的舒乙,在栏杆前站了足足10分钟,注视着整个大明湖。舒乙走老街穿古巷,走进泉水人家。起凤街9号院是济南老街巷中一户知名的“泉水人家”,户主是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

  “到屋里坐,喝杯茶吧!”阿姨热情地招呼着。舒乙端起杯子,深深地闻了许久,细细的啜了一小口。阿姨给舒乙介绍说,这就是从小院泉池中取的泉水,泡的茶是济南人常喝的日照绿茶。好水好茶,舒乙听了,显得很是兴奋。品尝了约五六分钟,他才最后放下茶杯:“我喝了6口,六六大顺。”

  在护城河的黑虎泉船站,舒乙登上画舫,开始船游护城河。看着泉城市民依泉而居、在泉池中冬泳的场景,舒乙感概地说,“几乎每一个济南的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幸福。”

  可见,山东旅游的提升也惠及到了普通老百姓。事实上,正是因为山东在文化的传承与旅游品牌的打造上进行了非常好的融合,所以才给舒乙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我们作为“旅游人”,也感到非常自豪。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旅游业都经历了艰难的一段时期,但受益于山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去年全年的业绩依旧稳中有升。

  山东在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新意,在打造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品牌制高点后,又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二日游”、“三日游”产品,进一步推动品牌最终落地。这种由品牌到产品的转向,使得企业更加如鱼得水。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赵雪 采写)

  奔波在外 加速银行网点渗透

  时间:1月22日 地点:临朐县

  采访对象:孙建康 年龄:39岁 职务:兴业银行潍坊分行营业室主任

  2011年,我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外奔波中度过的,所以,春节回家成为我今年的“首要任务”。

  不过看着窗外阳光下雪花飘飘,我猜测不出这天气到底是要转晴还是继续下雪。昨晚的一场雪,增添了不少年味,却也给回家过年尤其是驱车回家的行人带来了麻烦。

  上午,71岁的母亲打来电话,说老家也是这样的天气——— 一边是阳光普照,一边是雪花飞舞。她问我今天能否回家,再不走,雪越下越大,山路上一积雪,就没法开车了。虽然她最后说,“要是雪下得大,你就先别回来,等过完年天好了雪化了再回来。”但我知道,她心里是一万个盼着儿子回家过年。

  父母年纪大了,对他们来说,过年是一种期盼,全家聚在一起包饺子,说说心里话,看着孙子孙女慢慢长大,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我尽管平时忙没时间回家,但春节一直坚持回家。

  把银行里的事处理妥当,终于在除夕下午3点回到老家。紧张忙碌而有收获的2011年就此画上句号。

  为抢占次级市场,2008年10月,兴业银行济南分行开出系统内首家异地分行———潍坊分行,并在3年后成功跻身潍坊股份制银行首位。2009年5月,银监会出台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为中小银行增设网点提供了便利,不少股份制银行开始加速扩张,兴业银行潍坊分行也从2011年开始把触角伸向县级市场。

  我大学毕业后的15年一直在银行系统工作,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业务已非常熟练,根据工作安排,我负责筹建县级支行。

  从去年年初至4月,我先到诸城市协助支行筹建工作;5月至7月被借调到省行会计结算部协助会计检查辅导工作;7月下旬又到寿光协助支行筹建工作。

  新行筹建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人员招聘、培训,人民银行、银监局开业申请,各业务系统安装、调试、运行,各类会计出纳机具的采购,各类会计用品、凭证的采购,会计印章的刻制、领用等,做完这些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行。

  这样整整一年,都在外地奔波。虽然从潍坊市区的家到诸城、寿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到济南也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忙的时候,两三个星期都不能回家。

  幸亏妻子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所有家务我一点都顾不上,全靠她。但妻子在医院工作,常上夜班,12岁的女儿不得不经常一个人在家。七八十岁的父母身体也不太好。想起这些,打心里感到有愧于家庭和父母。

  不过,工作上非常顺利,这让我很欣慰。2011年10月26日,寿光支行顺利开业,成为兴业银行济南分行首家县域支行。同时,寿光支行运作的规范、高效、有序,使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贷款25亿元、存款13.1亿元,实现了其他同业机构无法比及的好成绩,几乎是其他银行一两年才能达到的水平。

  2012年,不少银行仍将加快县域布局。虽然目前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信贷收紧,但不少银行都意识到,要迅速抢占经济实力雄厚的县级市,加速网点建设,这样经济回暖时才能有好“收成”。根据兴业银行潍坊分行的计划,今年要筹建高密、青州两家县域支行。2012年,我还将继续在外奔波。

  (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采写)

  2011年 我精打细算过日子

  时间:1月26日 地点:济南市

  采访对象:王萍 年龄:53岁 职业:工程师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2011年,随着CPI的大幅波动、高铁通车以及宏观政策的变化,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

  春节是我一年中最为忙碌的节日。节前要采购年货,随着去年物价上涨,我现在不得不精打细算,既要吃得好又要不超支。

  春节前蔬菜水果的价格可谓一路走高。在银座商城奥特莱斯超市,青椒10元一斤,葡萄20元一斤,草莓30元一斤。由于考虑到每年过节,蔬菜和水果都要涨价,所以我已经提早购入了一些,年前再买一些就足够了。虽然现在越来越流行去饭店吃年夜饭,可我还是愿意享受一家人一起做饭、一起包饺子的过程,这样才有年味。

  我爱逛街,尤其是购买衣服和床上用品。因为炒股,我能够感受到很多做棉纺类的上市企业效益极好,去年棉花价格大涨,所以棉服、羊绒衫等棉织品价格翻了一番。羊绒衫涨了50%,床上用品涨了30%左右。我想给父母买套好的保暖内衣,2011年即使打折也需要至少二三百元,前几年100多元就可以买到打折的质量较好的保暖内衣。

  我是位铁杆股民,1993年入市,对于理财和投资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去年我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去英雄山锻炼身体,另外一个就是天天早晨起来收看中央二套的第一财经新闻。

  经过了股市的大起大落,在股市“牛市”接近盈利100%的当时,三线城市的房价还未开始炒作,根据多年经验,去年我从中抽出100万元在胶南海边买了3套海景房,准备作为养老的房子。当时买入的价格是3700元/平方米,现在已经涨到了5600元/平方米。

  2011年由于工作较忙,再加上股市低迷,目前我从股市抽出的资金主要放在商业银行理财上。我主要做一些中短期非保本的理财项目,年息在5%-6%,比银行储蓄高些,但仍低于CPI,实际上资金还是贬值的,但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2011年,高铁通车给我的生活带来较大变化。我经常出差,高铁确实便利。我妹妹在上海居住,现在带着父母去看望他们,只要4个小时就能到达。济南多个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可是其中的品牌多数面向年轻人,对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绿化带、广场、配套设施被削减了很多。希望济南能够成长为一个在花园里的城市。

  希望在2012年,济南能够变得更环保、更乐活。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采写)

  一声叹息 苹果增产难增收

  时间:1月28日 地点:龙口市石良镇下河头村

  采访对象:成世堂 年龄:47岁 职业:农民

  说起2011年的收入状况,我只能叹息一声。

  我去年丰收的苹果,现在还都存放在村东头建的冷库里,一点也没有往外卖。而且,附近几个村种的苹果绝大多数都没有卖。因为现在卖不划算,收购价太低。

  2011年,我收获了大概6000斤苹果,这几乎是忙活一年的全部所得。在方圆几公里内,大部分村的农户都是靠种果树维生,种粮食、种菜的都很少了,因为种植这些作物收入太低。还有少数种大棚蔬菜的,但这个投入比较高,也需要长期管理,所以搞大棚蔬菜的并不多,大多数还是靠种果树或者葡萄维持生活。

  不过,去年的苹果价格行情并不好。

  现在果商的收购价是每斤1.7元左右,这还得是那些直径在75毫米以上的“优质果”。我核算了一下,生产一斤苹果的总成本大概在1.4元左右。所以,这个收购价,大家都舍不得卖。如果按现在的收购价售出所有苹果,我的收入不到1.2万元,但投入的成本得在七八千元左右。这些成本包括:化肥、农药、水电费、柴油费以及雇工的工钱等。其中,前几项的投入需要4000元左右,而雇工的工钱则“有多有少”。因为种植果树实际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等到果树需要打农药、套袋儿、修剪树杈的时候,都需要雇人来帮忙。当然,如果自己多受点累,这些活由自己家人来干,那这部分工钱就省了。我基本上是雇人来干的,所以前后总计花费了1000多块钱。现在农民种地的各种税收都减免了,这的确是好事,可是生产资料却在涨价,比如所需的尿素等肥料,涨得都不是“一星半点”。

  除此之外,苹果放在冷库中,相应的储藏成本也不低,如果储存到今年“五一”,大概每斤的储藏费是0.25元,6000斤苹果就需要1500元。

  我看有报道说,前段时间有果商出的收购价是3元每斤,其实那得是直径在80毫米以上的苹果,而且得一点瑕疵也没有,主要是用于出口,但这种苹果太少了。不知是咋回事,今年来收购苹果的贩子也比往年少了很多。我听别人讲,可能是由于物流成本上升,以及购买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村里的冷库大概储存了1200多吨苹果。就本村来看,苹果产量在2万斤以上的果农也有很多户,但大家都不舍得按现在的价格卖出去,都希望收购价能够再提高一点。今天,我听说有一位外地客商来看货,最终看上了一家果农的苹果,经讨价还价,以每斤1.95元的价格采购了2000斤。这些苹果的“成色”非常好,基本没有什么瑕疵。而这几乎是本村今年春节以来“开张”的第一单买卖。

  农民真得很不容易,靠种地或者种苹果,一年忙下来,能解决温饱就算不错了。所以,村里有人开起了出租车,或者做起了买卖,种地的越来越少了……

  对于新的一年,我希望最好在苹果产业也能开展“订单农业”,这样我们农民心里还能有点“底儿”。

  (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采写)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