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民慈善基金会的“资本精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4 10:01 来源: 华夏时报拼命地为神圣的事业而花钱
本报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我们要以规模化、规范化的基金会组织,将企业的财富以阳光方式投入社会,”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表示,“于是,我与李光荣博士决定筹建一个慈善基金会。”
当时,李光荣任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德之则是特华投资总裁。两人虽然都是湖南益阳人,但两人在合作之前闻名已久却素昧平生。相同的是,两人都曾为如何在时代大潮中为社会贡献价值探索前行。
李光荣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将知识与商业结合起来,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创造力;而卢德之在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基层行政职务,后就职于湖南省民政厅、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后来亦投身民营经济大潮。
商海沉浮几十年,两人均深感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灵魂,企业家不能没有道德关怀。他们认为,优秀的民族企业家应该有知识、有理想、有市场成就、重道德修养、有社会责任、有国家民族复兴抱负,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命地赚钱,节欲自身而去拼命地省钱,为神圣目标再去拼命地花钱。
“一个企业家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之后,他个人的价值要继续升华,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慈善家。”卢德之认为,慈善是一处超越性的大爱,是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道德权利及义务。慈善所代表的核心价值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共同性,部分地体现了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和社会理想。
一
北京东城区西总布胡同13号,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办公所在。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的事业而花钱。卢德之解释说,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要把挣钱和花钱结合起来,也就是其倡导的资本精神。
“资本精神”是卢德之先生2008年出版过的一本书,力图塑造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支柱,探索支持中国市场经济的一种精神,找到中国企业家应具有的灵魂。
在卢德之看来,资本精神就是资本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它背后的道德精神,是一种能够引导企业合理地、系统地追求利润,再以合理的方式处置财富的道德状态,能够规范和约束资本的野性和冲动。他把资本精神界定为能创造新财富的财富,不光包括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精神资本,更重要的是,资本精神不仅仅是企业家精神,还是全民的精神。
“从远古到近代再到现代,资本精神如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国家有兴亡,王朝有更替,只有这种精神,始终顽强地向前发展。”“只有建立以资本精神为核心的伦理规范,才能使浮躁的人心有所依归,使茫然的行为有所参照,使穷人变成富人,使富人变成好人,使经济科学发展,使社会和谐发展。”一谈起“资本精神”,卢德之先生眉飞色舞,字字珠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卢德之先生曾积极参与和组织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社区服务的探索及实践。因此,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来自底层的经验和判断,卢德之先生认为,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格外强调现代慈善与企业家的关系。现代慈善要走出传统的道德框架,必须要把现代慈善与现代企业家的价值观、财富观结合在一起,把挣钱和花钱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慈善才会更有效率、更有生命力。
其实,从人类历史上看,几乎所有伟大的企业家,最终都成为了慈善家。所以,卢德之先生表示,“纯粹慈善是伟大企业家的必然归宿。”更重要的是,他感慨地说,“我总是在想,有钱人特别是太有钱的人,特别是花了很大工夫挣到钱的人,如果没有信念,在死的时候比没有钱的人更难受。卡耐基说得有道理,人在巨富中死去确实是很耻辱的事情,这个耻辱是社会对你的评价,而实际上也是自己最难受的。”“自己留着难受,给儿女也难受,不如做慈善,不如拿这个钱去成就伟大。”
二
“你做慈善,人家肯定会感谢你,你一辈子做好事时,越到年纪大时,感谢你的人越多。你甚至可以想象在你的告别仪式上,在开追悼会时,有多少人来参加,是多么光彩的事啊。做慈善、做好事可以做到想死的地步,是多美的事情。这不是调侃,是真话啊:不做慈善怕死,做慈善想死,多好的买卖!”
卢德之在其博客中如此形象地阐述慈善的“资本精神”。
2008年5月20日,汶川大地震8天后,华民慈善基金会在北京举行了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抗震救灾项目发布会,宣布向灾区捐资3000万元。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这个基金会是由大地震催生的。“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有一点是没错的:汶川大地震的确给了包括华民在内的所有非公募基金会一次接受考验和洗礼的机会。”卢德之在华民慈善基金会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说。
“当天晚上(5月12日)我回去以后,华民慈善基金会开会讨论到深夜,理事长卢德之做出决策:要派一支救灾分队到灾区第一线去。第二天抗震救灾分队就飞到四川去了。”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震回忆说。一不小心带去的资金“就成了带到灾区的第一批钱”。
20日开完发布会以后,21日卢德之又赶赴灾区,并在那里签订了第一批投资项目,第一批灾后重建的项目,这又是第一批灾区重建项目。“我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但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慈善家!”卢德之在之后的一次报告中曾如此表示自己对慈善的信心。
在华民慈善基金会的成立大会上,卢德之在致辞中深情地说,我们期望通过基金会来建立一个体现当代企业、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平台,通过我们这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来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现代科学慈善公益事业,真正把慈善公益事业打造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手,成为国家软实力展示的重要名片,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三
华民慈善基金会成立4年来,风生水起,影响日著。有人问资深公益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徐永光,当下的中国公益领域,你最看好哪一位?徐永光说,卢德之。他有慈善意识,有专业知识,有钱,并且他正在孜孜不倦地做。
华民慈善基金会是在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批与当地政府签订抗震救灾援助合同的机构,总金额达2200万元;
华民慈善基金会还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20所高校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每所合作高校扶助1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为每位受助人提供4000元现金资助和1000元的就业培训;
此外,华民慈善基金会还向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的孤寡老人捐赠116万元,该镇以此捐赠为基础成立了“华民善德基金”,用于奖励敬老孝老、扶危济困、表彰弘扬善德文化的先进个人和道德楷模。
……
作为华民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卢德之毫不讳言,“我们做的不比别人差,而且做的一些项目还是具有引领价值的。”但是他同时也坦率地说,“我觉得做慈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像别人喜欢打高尔夫、唱卡拉OK一样,我就喜欢做慈善,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是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