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足浴城技师的爱与哀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甄悦

  22岁的陈丽刚在沙发上靠了一会儿,门口一下又进来3名客人。她忙不迭地起身,对他们说:“你好,我是18号技师,有什么要服务的吗?”

  这是一个饱受歧视但迅速膨胀的行业。它吸收了大量背井离乡的“打工族”,创造出可观的就业机会。

  与餐饮业一样,它在朝九晚五以外的时间里经营,装潢豪华的店面与高昂的收费暗示了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形成。这个行业正在唤起资本青睐,但同样也面临发展尴尬。

  这确实是一个膨胀的行业。因为生意太好了,陈丽春节都没有回重庆老家。她说过年期间生意特别好。

  陈丽从重庆农村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不足一年。她所在的足浴店开在当地最繁华的开发区。每天上班时段,店门口的街道车水马龙。下班后,许多车辆会驶入店门一侧的停车场,然后人们进入她所在的足浴店。

  春节长假期间,足浴市场爆发出几倍于平常的消费力,让入行不久的陈丽吃惊。即使一套足疗的价格达1小时88元,泰式推拿收费1小时188元,大堂休息区仍然坐满了等候的客人。她不了解188元占这些客人月收入的多少,但她知道这接近自己一天的收入。

  陈丽的收入全部依赖提成。一套88元/小时的足疗服务,她差不多能拿到20元。如果被顾客点了名服务,还可多拿5元。

  陈丽每天上班12小时。业务最忙的时候,她可以做“八九个钟”,足疗、推拿、油压……所有的手艺都上,有时还会被临时抽调到其他缺人手的门店。一般来说,她一天的收入能达到200~300元。

  “每天这样也吃不消。”她说。她偶尔会被一种矛盾情绪困扰。生意繁忙的时候,她的体力常常不支,常想着不想再做这行。生意冷清时,又害怕看到工资卡上冰冷的数字。

  她常跟客人感慨说自己“吃的是青春饭”。她说,身边的小姐妹,不少因为不能按时饮食、休息或长时间疲劳工作,经常感冒或关节疼痛。

  “提供保健服务的,自己的身体却老出问题,真是讽刺。”她说。

  陈丽介绍,来做足疗或者按摩的,要么是肩颈酸痛的上班族,要么是酒足饭饱、谈生意的企业老板,或者是关心自己健康的人士,有时候她会留意这些客人的穿着以及通讯设备,为拿到工资时犒赏自己——也买一双漂亮靴子或者智能手机做打算。

  与陈丽的感受有所不同,上海一家足浴店的技师张华却发现,自己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2002年的时候,每个月能有六七千的收入,现在只有四五千了。足浴店越开越多,客人却越来越少。”他说,过去客人大多付小费,现在已经没人再付了。

  张华2002年就来到上海,她看到更多的是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她对未来很担忧。

  让她迷茫的是,30多岁的她不清楚还能坚持在这行业做多久。她的一些同事,有的转行进公司做了前台,工资不一定高,但有社保。

  张华说自己与公司没有什么合同关系,谈不上底薪和养老保险。他说这很普遍,生意好的足浴店,不论大小都一样,顾客多,技师全靠提成,“只有那些新开张的店才会提供底薪”。

  张华说自己入行前在学校里接受过短暂的培训,“但老板并不在乎你的手艺是从哪里学来的,是否有相关的资格证书,面试的时候只要你手法好,就能留下。” 在张华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规范只有各种沿袭下来的规矩的行业。

  但事实上,商务部早在2007年批准了《足浴保健经营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例如规定足浴保健人员应该经有关部门批准认可的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40个标准学时。只是这一冷门的行业标准并没有被认真对待过。

  但就是这样一个行业,有可能将迎来第一家上市公司。一家总部位于重庆的足部保健企业重庆富侨已启动赴港上市计划,该公司向记者确认,目前正处于上市前的缄默期。

  足浴企业的上市,将为这个行业形成规范、发掘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让更多消费者与投资者了解这个行业带来契机。而对于张华而言,她正计划今年底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洗浴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