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吴念真的回忆:有情义的故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16:14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杨昆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麦克阿瑟在回忆录里说,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台湾新浪潮电影时期的代表人物、作家吴念真,这个“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进入暮年后也以这样的感慨,形容他当下心情。

  作为《悲情城市》、《儿子的大玩偶》、《客途秋恨》、《恋恋风尘》、《海滩的一天》等电影作品的编剧,杨德昌代表作《一一》的主演,以及影片《多桑》、舞台剧《人间条件》的导演,吴念真以往总是通过影像,让我们感受到慢镜头里的台湾与淡淡的哀愁。

  现在,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感动的回忆,汇成其新书《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人生忙碌,日复一日地处身于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这一次的写作就是吴念真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了,在记忆中的“这些人,那些事”,已化为他“生命的刻痕”。

  出身矿工家庭的吴念真,在书里讲述父亲、母亲、弟弟的故事,讲述那个以挖煤为业的故乡小镇,镇上人们的辛苦与快乐,以及自己当兵时、或在台北见到听到的故事。人在故事中,故事里浸透着人。

  母亲在儿子的婚礼上,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致几乎站不起来,只为祈祷“像我这样的妈妈,如果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的话……”;弟弟不堪生活的重压自杀,留下的遗书写着,“大哥,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比较放心,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山下的火车鸣笛而过,如男人的哀号;村外绰号为“老鼠子”的孩子替自己采的草药,以及直到四十年后在台北邂逅,才弄清楚的真实名姓……

  在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恋恋风尘》里,片中的少年阿远朴实沉默,初恋女友阿云在阿远当兵期间嫁给他人,兵营中阿远的痛哭如此哀伤。

  吴念真正是根据自身经历编写了这个电影剧本。片末的镜头中再次出现顺山坡而建的居家小屋,蓝天白云下渐渐拉开,空旷而辽远,人物的心境被渐渐放下,生活终归还将持续。

  在《这些人,那些事》中,吴念真也涉及了爱情,但大都在讲别人的情感嬗变,并未触及自己。

  或许那一段“恋恋风尘”已然存档,不必重复。

  而所述他人之爱也别有况味,如“重逢”,“他”事业失败,只好开计程车,一日在机场竟意外邂逅昔日恋人,“他”想自己没被认出来,默然开车,而“她”在路途中一个接一个电话打出去,给家里,给公司,给同事,车到终点,“他”还在犹豫,没想到女人忽然开口,“……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作、孩子,告诉你现在的心情、告诉你对过去同事的思念……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而你连一声hello都不肯跟我说?”

  还有孱弱的小兵,和一个妓女恋爱,为她不惜和强壮的班长打架。有画广告画的少年,每当街头风声紧的时候,老鸨会把雏妓藏在他们的顶棚,透过木板,女孩子看他画画……这种气氛也是美好的。

  《这些人,那些事》没有生僻字,许多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不挑战人的理解力,又绝不肤浅。

  比如《母难月》,写吴念真才四个月大的时候“忽然开始不吃奶,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到最后‘随时眼睛翻白,四肢抽搐’”。母亲焦头烂额之际,村里来了一名中医,望闻问切之后,中医给吴念真开了一帖药方:三种青草外加长在黄泥巴里的蚯蚓七条,并交代药材必需在酉时前备妥……药总算在酉时前灌进吴念真肚子里,当天午夜拉出一摊大便后,就居然又可以吃奶了。他可以用很简单、很简单的笔,写一个很复杂、很曲折的故事。真正懂得的人,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懂得什么叫作娓娓道来。

  重的东西,要轻轻地拿,轻轻地放。 就像《道德经》里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他的文字是简单空疏,像个大白瓷碗,这个碗里面,盛放的是很重很重的东西。

  在《茄子》里,个性清孤刚烈的老莫在一次任务出错后,卧轨自戕,同在部队服役的吴念真被叫去“收尸”,由于火车的冲力,老莫的血肉之躯支离破碎,四散在方圆两三百公尺。也因之,当晚吴念真看着餐桌上的茄子,一下子联想到老莫的尸块,从此染上“茄子恐惧症”。故事尾声,吴念真自道:“这两三年来我已经可以安心地接受茄子,虽然只剩下口感和味觉”,“经历过太多亲人的死亡现场之后,我已经无感了……”。

  这样的回忆,毋宁说是残酷,尽管其中也有温情的部分。好像日常生活还不够磨人,一定要把那些最伤人的时刻铭记,活着才有意义。书的封面,是迷雾中的一条路,它仿佛人生,不知所向,让人遐思。

  对很多人来说,年轻时候,我们总是急急要去表达什么,努力要一鸣惊人,但最后归于沉寂。正如吴念真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所言,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他亦在书中有言: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彷佛都已云消雾散。

  吴念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他并未刻意留过笔记,因为该记得的不会忘记,忘记的也就不必再强求。

  若用三个字概括他的故事,就是“有情义”。

  生也好,死也好,都这样被温柔地对待,他说,“记得你们、记得那些事,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为著名影评人)

  《这些人,那些事》是“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吴念真暌违12年感人之作,是其经历人生风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这是一本积累珍藏多年之后完成的文集,描写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情感朴素,又恣意喷薄出强大的生命能量。

  《这些人,那些事》

  作者:吴念真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微博)

  出版时间:2011年9月1

  《帝国》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译者:雨珂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微博)

  出版时间:2012年1月1日

  短短400年间,大英帝国如何崛起,又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今天的英国,其主导地位是否已结束?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对政治,经济和世界贸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历史经济变革得失》

  作者:吴晓波(微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1日

  这是第一部整体叙述中国商业史的编年体著作,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完整版。

  《纸金》

  作者:罗伊?史密斯

  译者: 张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30日

  亲历者讲述华尔街60年的起伏跌宕。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作者:(日)盐野七生

  译者:计丽屏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1日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却为何能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作者:陈兴武 著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1日 本书是一部科学严谨而又不乏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也是在新工具大革命时代,正确有效运用计算器智能进行学术研究的典范性作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