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保护:“工场”式非遗何以传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21:4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赵伟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于2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展览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从全国精心选取了180多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参加展览。此次展览以展品精美、名家众多、演出丰富吸引了大批民众前来参观的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展览上记者了解到,多数展示的生产性保护非遗项目都与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古墨制作、陈醋酿造、车船轿制作技艺,还有中药、藏药的制作等。此次展览也是向社会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推动企业和公众对于“生产性保护”的正确认识。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马福良表示,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非遗项目展览以来,他每年都会参加。只要他参加展览,他的客户就会多一些,订单就会多一些,这次展览才刚刚开始,已经有公司和他联系希望经销他们的工艺品了。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虽然公众对于“生产性保护”不是完全了解,但是通过参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和技艺本身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这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不少参观者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为的就是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作品卖吗?”不少观众当场欲下订单订货。“师傅,您这是印的什么?”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传承人高文英,现场演示了木版水印的部分制作流程。“如果不是现场展示,很多人还以为,木版水印就是一刷一压那么简单呢。”高文英一边忙着将闷过的宣纸铺在雕版上,一边小心翼翼地用毛刷轻刷。手下的毛刷轻重不同,纸上的菊花也渐渐出现了自然的水墨氤氲效果,甚是奇妙。“你看,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可不是机械化简单复制。”
据介绍,按照相关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是通过政府规定和政策,注入资金、提供人力、智力的支持等实现保护的。考量“生产性保护”的效果,不以它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为指标,而是以其传承和保护的效果为指标。此次展览也是向社会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推动企业和公众对于“生产性保护”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