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商寅泉:PM2.5,世界城市PK传统习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21:4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在重重压力的作用下,北京市宣布大气治理指标从PM10升级为PM2.5。北京是首都,首都的一举一动对全国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如今,首都对环境治理有了新的追求,这应该可以带动中国城市环境有一个向好的发展,是好事。

  但是,令人很不解的是,当北京郑重宣示注重环境的同时,却又在龙年春节期间到处设立烟花爆竹销售点,让人尽情地用花炮污染空气、增加噪音、制造火灾、伤人身体。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理由:传统习俗。支持燃放鞭炮的一些人士,用“传统习俗”当挡箭牌,声称没有鞭炮就没有春节气氛。在此种理论的威慑下,北京的决策者也不敢轻易就把鞭炮给禁了。

  这就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就是说归说,做归做,知行分裂,表里不一。虽然北京出台了一个鞭炮何时能放何时不能放的规定,但无奈那个规定对燃放时段和地段的限制过于复杂,让人根本就云里雾里,况且一般市民就压根儿没把规定放在眼里,想放了拿起鞭炮就点,不管是深夜12点还是凌晨4点。不客气地说,就燃放鞭炮而言,北京市民还真有些无政府主义的大无畏精神。

  北京官方公布的一组数字甚为惊人,除夕至正月十五,全北京共清理烟花爆竹残屑6160吨,全市环卫系统8.1万余人次全员上岗,半个月的时间内对全市2732条道路、1.5亿平方米的清扫面积进行清扫保洁。这还不包括数以万千的居民小区内的保洁。可以粗算一下,为了这个所谓的传统习俗,要付出多少公共开支?纳税人不仅要忍受剧烈噪音、漫天灰尘的惊扰,还要为清理爆竹残屑付出费用(8.1万人忙活半个月,财政要支出多少工资和加班费,这不难算出),这是何等的令人费解。还有,为了监测火情,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共出动警用直升机25架次,总时长46小时。以每出动一次耗资10万元计算,46小时要花纳税人将近500万元。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又要PM2.5,又让人无所顾忌地用鞭炮污染空气;又要立志成为世界城市,又在具体的管理中不按世界城市的标准行事,这其实是中国一个最有特色的“传统习俗”。中国人喜欢用标语口号来表决心,为了标榜建设世界城市的雄心,某个大城市的街道去年以来在醒目处,都有大幅标语,每个区都编出了很有文采的口号,但只要细细观察,一般标语的大牌子下面或后面,都是瓦砾遍地,污水横流、狗屎痰渍混杂。标语牌只是一块遮羞布。

  从龙年春节的鞭炮说起,笔者相信,在PM2.5,世界城市与传统习俗的对决中,前者只是目标和口号。要想真正实现PM2.5的大气治理目标,要想真正成为繁荣与整洁、安全与安静的世界城市,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