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银行收费与监管缺位再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4:0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近期媒体对银行收费与服务问题口诛笔伐,银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然而,该《办法》却被法律界质疑为将银行“高收费合法化”。 银行业“规管之困”可见一斑。
毋庸置疑,金融业内对监管层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与“逆周期监管”等框架对银行业健康发展的贡献基本认可。 在各种“技术性”的监管指标约束下,中国银行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逐步已走在“巴塞尔协定III版本”等国际标准前面。 然而,从普通老百姓角度看,银行管理似乎经常“缺位”,监管部门与各大银行似乎“同声同气”,以至于客户陷入“举证困难”与“投诉无门”等尴尬境地。
本次《办法》中提出了对银行收费实行“报备制”而非“审批制”。在目前银行业仍未充分竞争的境况下,法律界认为《办法》实际上对银行服务维持高收费开绿灯。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发现,个别银行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仅充当“业内协调者”的角色。对于消费者而言,向上述部门投诉往往无果而终。这些监管机构对银行的违规问题倾向于“内部协调处理”,一般极少向公众或媒体公布处理结果。因此,社会舆论无法对银行形成强大的监督机制。这无形中造就了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而“各项违规收费却照收不误”的局面。
据机构统计, 银行业内的服务收费项目从2003年的仅300多种,到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从宏观层面而言, 银行自身服务的不到位也是导致资金大量流出银行,间接催生了民间拆借市场乱象。可见,银行收费问题已不单纯影响其服务水平,更关系到整个金融环境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银行业服务质量虽已有改进但仍不尽如人意。因此,监管层必须从制度上继续细化对银行业服务问题的监督管理。 同时,媒体须对银行业各项服务投诉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披露,由此造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此外,在银行业公平竞争机制上也有待尽快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银行巨头“店大欺客”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