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货币条件基本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4:25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央行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4%,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创10年来新低;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1亿元,高于去年12月的6405亿元,但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1.5%。而海关的外贸数据则显示,1月份,我国贸易顺差272.8亿美元,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7.8%,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0.5%和15.3%。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2012年国内外经济走势,金融数据在关键时点的升降,自然引来各路专家学者对经济发展走向的预测和对未来政策实施的激辩。

  货币信贷继续向常态回归

  从数据反映的情况看,1月份7381亿元的新增信贷,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连续3年元月份新增信贷超过万亿元的规模相比,显然有明显下降。此前的3年,2009年1月份新增信贷是1.62万亿元、2010年是1.39万亿元、2011年是1.04万亿元,已持续3年首月新增信贷超过万亿元。

  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新增信贷属于“井喷”式增长,那么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稳健货币政策成效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增长逐渐向常态水平回归,那么2012年首月新增信贷低于万亿元应属逐步回落的过程,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与2010年后我国开始调控新增信贷回归常态基本一致。我国新增信贷在2009年达到9.59万亿元的历史峰值后,2010年、2011年逐年回落至7.92万亿元、7.47万亿元。

  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我国全年新增信贷仅3.63万亿元,危机之年的2008年全年新增信贷也只有4.82万亿元。由此可见,按照宏观调控的预期,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总体应该仍是新增信贷回归常态的年份。

  信贷投放节奏将更加均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与往年一样,年初信贷需求旺盛,银行也倾向于“早放贷,早受益”,只是春节长假实际工作日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放贷数额,而监管机构为引导银行信贷均衡投放,合理控制放贷节奏进行了窗口指导,才导致元月份新增信贷落在万亿元之内,低于市场预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年初效应加上节日因素导致资金大幅流出银行体系,存款大幅减少,高存贷比也限制了银行放贷能力。而外部需求下降,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信贷需求也会相应有所减少。

  不过,考虑到2012年或者更长时期,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仍将持续疲软,欧债危机尽管大幅恶化的可能性较小,但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美国经济明显回暖的可能性也不大,且失业率仍可能在高位徘徊。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受外需疲弱的影响还将持续,IMF已下调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因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直坚持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微调预调。

  央行日前也表示,今年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业内专家认为,这些都意味着,在今年这个经济形势不确定性非常强的年份里,信贷回归常态的节奏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不排除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放缓回归常态的步伐。

  货币条件与经济增长适应

  从银行体系流动性角度看,虽然1月份货币供应大幅低于预期,但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并未反映出资金非常紧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规模本身较大,因此现阶段M2增速不宜继续保持过高水平。尤其是目前的经济趋缓和物价回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主动调控,基于我国经济易热不易冷的体质特点,若政策取向和力度把握不当,物价仍有反弹的可能。

  “去年四季度由于欧债危机加剧导致的美元头寸紧张,个人和企业都增持美元多头或者平美元空头,套利资金的流出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丁志杰认为,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2937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境内外市场已全面重现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人民币升值会推动资本流入反弹。

  如此考虑到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反弹,同时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可能高于预期,加之春节后资金回流银行体系,银行间流动性或将显著改善,预计2月份货币供应将有所反弹,近期货币供应增速则会呈现“低位企稳”走势。另外,尽管M2增速从数值上看比前几年低,但考虑到金融创新等因素,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基本相适应的。“存款准备金率何时降以及频率如何,可能要看CPI和外汇占款等数据的表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目前看,货币政策实质性松动的可能进一步降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