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穆迪下调欧洲六国评级 专家称:降级意在约束与监督,有正面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5:36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张环

  北京时间周一晚间,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再次对欧洲国家展开攻势,宣布下调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马耳他、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6国评级,并将英国、法国和奥地利的AAA最高信用评级前景置于“负面”。穆迪在声明中指出,欧元区金融和宏观经济的风险正在扩大,该地区改革前景不容乐观。以标普1月13日大举下调欧洲9国信用评级、法国首次丧失AAA评级为标志,国际评级机构掀起的新一轮“降级潮”还在继续。此消息给强势近一个月的欧元沉重一击,大幅下挫,贵金属跟风下跌。

  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欧洲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市场应该已基本达成一致。应该说,欧洲危机的形成乃至其最终的解决,都基于经济基本面,不指望在短期内就可以真正好转。因此,市场对此类负面消息的反应应该不会太过剧烈。当然,尽管市场对此类事件已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但穆迪此举的一大亮点在于将英国最高评级前景置于“负面”,说明面对久拖不决的欧债危机,英国无法置身事外。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的评级被下调,意味着欧元区创伤尚无复原迹象,危机“东扩”还在继续,而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正是欧洲实力最薄弱的一环。“总体而言,目前欧债危机情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面对评级机构纷纷‘唱衰’欧洲,抨击之余,我们还应给予理性看待,降级意在约束与监督,其正面效应居多。”他说。

  在本次穆迪的降级名单中,不出意外地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频频“中招”的南欧国家。此外,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小型经济体也“榜上有名”。对此,《华尔街日报》的评论称,在穆迪采取上述行动前,标准普尔和惠誉也已于上月完成一次性下调多个国家评级的动作。虽然穆迪是最后一个采取行动的公司,但对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来说,穆迪可能是最严厉的。因为在上述三大评级机构中,穆迪给予这两个国家的评级是最低的。目前,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已从A1下调至A3,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已由Ba2调降至Ba3。

  曾刚告诉记者,本次英国入围最高信用评级前景转至“负面”的国家名单,在令投资者颇感意外的同时,更让外界开始警惕英国,这个在很多方面和欧洲大陆分道扬镳的欧盟成员国,其经济和债务状况是否依然康健。“如果拒绝修约、迟滞欧盟财政统一步伐的举动,足以表现其在欧债问题上的独立姿态,但面对久拖不决的债务危机,英国无法置身事外。”他说。令人欣慰的是,在评级前景转为“负面”后,英国政府给予了足够重视。财政大臣奥斯本当天即表示,穆迪报告表明当前国际形势下英国无法独善其身,并提醒那些试图回避债务问题的人需要清醒了。他还称,为防止事态恶化,英国务必坚持财政紧缩政策。曾刚说,英国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英国政府必须把握好紧缩政策与经济刺激的关系。当然,由于英国尚未加入欧元区,银行业对“欧猪五国”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小,债务尚在可控范围。这让英国“病情”相对较轻。而对于那些降级事件频发的欧元区国家,情况则没那么乐观。

  进入2012年,欧债危机也到了关键期。为防止危机继续扩散,欧洲领导层活动频繁,通过不断磋商与努力,一些实质性进展有目共睹。在本年度首次欧盟峰会上,财政契约和危机“防火墙”等关键性议题得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关于希腊的二次救助,也在该国议会通过新紧缩方案后迎来转机。然而,欧洲方面的种种努力却始终无法博得评级机构的“欢心”。在它们“挑剔”的目光中,一切或许只是徒劳。正如席卷欧亚大陆的极寒天气一样,欧洲经济的严冬远未迎来冰雪消融的春天。1月13日,标准普尔公司率先出击,大举下调欧洲9国信用评级。短短两周后,同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跟风下调意大利等欧元区5国信用评级,继续大肆“唱衰”欧洲。上周五,标普宣布下调34家总部位于意大利的金融机构评级。而在穆迪调降欧洲6国评级的当日,惠誉、标普还不约而同地下调了多家西班牙银行评级。

  对于评级机构掀起的新一轮“降级潮”,曾刚的看法是,这说明长期以来它们并未改变对欧洲经济以及债务危机救助的基本看法,给出的理由也如出一辙。以本次行动为例,穆迪在声明中大致给出了三大理由。首先,欧元区在经济和财政框架改革、以及应对危机的救助资金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疲软的宏观经济前景威胁国内财政紧缩措施的实施,脆弱的市场信心还将继续承受冲击。他认为,评级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投资者,其职责在于揭示风险,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准确的投资前景展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评级公司如果不调低这些国家评级,那是误导投资者的不负责行为。因而,评级公司只是履行了其应尽的职责而已。从长期看,调降评级也可构成对欧洲各国政府的约束,以督促他们切实进行财政、经济结构的调整,正面效应要更大些。

  从这个意义上讲,来自评级机构的警告的确反映了部分现实。回首过去10年,欧元区经济曾经的繁荣一度让其成为货币一体化的成功典范。如今,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各国,伴随一轮轮不断加码的财政紧缩措施,避免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变成一种奢望。在债务危机急速恶化的2011年,欧元区经济在增长放缓,支持金融体系和重振经济的措施又大大加重债务负担的打压下,脆弱性暴露无遗。市场信心在一次次剧烈振荡中消失殆尽,更加速了危机扩散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欧洲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不断调降,下调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经济下行态势更难逆转。“所以,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在社科院演讲时所提到的,‘仅仅抱怨是不够的’,欧洲国家应正确对待评级机构的一系列行为。”曾刚如是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