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卖掉金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22:48 来源: 经济视点报

   在应对行业巨头主导的资本竞争中,金星啤酒已经没有太大优势,其市场价值就是被用来制衡巨头间的竞争:谁拥有金星啤酒,谁就更能打破河南市场的平衡。

  对于金星而言,“区域龙头”情结或是支撑其短期内挣扎寡头围剿的精神食粮。但其死抱情结、强势融资姿态与孤傲的独斗方式,或将以悲情写入中国啤酒产业历史的宿命。

  □王新磊

  

   本土对手悉数已被收编,金星啤酒还在为“品牌续存”坚守,宣称仍要持股70%,避免品牌被雪藏。

  这种坚持已经无法抵御资本的进攻。自从没有跟上行业的资本浪潮,规模位列行业第四的金星啤酒,错过了和行业列强平等对话的实力。

  在行业巨头主导的资本竞争中,金星啤酒越来越没有优势。虽然改制已取得成功,但早已错过了成为行业巨头的机会。

  如今,行业巨头在河南完成基本并购,金星啤酒的剩余价值就是被用来制衡巨头间的竞争:谁拥有金星啤酒,谁就更能打破河南市场的平衡。

  金星啤酒为品牌续存顽抗的越久,他们错过的机会越多,“缓冲”空间越小,再发展的机会就越渺茫。

  因此,卖掉金星,已经成为金星啤酒最佳出路。徘徊的越久,巨头在河南势力的盘踞越深入,金星啤酒的战略价值越低。

  

  巨头“围猎”金星

  巨头已经开始“挤压”金星啤酒的生存空间。

  2月9日上午,华润雪花(驻马店)新建年产20万千升啤酒项目产品顺利下线。

  这只是雪花啤酒在河南发力的开始。

  据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群透露,2012年华润雪花啤酒在郑州、商丘等地的新建工厂项目将陆续进行。

  雪花啤酒布局完成后,将从河南东部、东南部、南部包围金星啤酒,并在金星啤酒大本营——郑州市场,通过被收购的奥克啤酒渠道,对其展开争夺。其产能也将达到130万千升,“逼近”金星啤酒的180万吨。

  雪花啤酒不是唯一的挑战者。

  2011年,燕京啤酒通过收购河南第三大啤酒企业——月山啤酒,并将其旗下的焦作博爱、驻马店遂平两个分公司揽入怀中。

  燕京啤酒利用月山啤酒渠道,从河南西北部、东南部对金星啤酒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

  百威英博也在深度包围金星啤酒。

  2011年,百威英博总投资达27亿元的啤酒生产基地落户新乡,项目全部建成后,生产能力可达100万吨。

  同年3月7日,百威英博又并购河南第二大啤酒企业——维雪啤酒,将其信阳酒厂、郑州酒厂和固始酒厂纳入麾下。目前,正在恰购洛阳的洛阳宫啤酒。

  这些竞争者借水行船,通过并购金星啤酒昔日的竞争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河南市场,实现了对金星啤酒的“包围”。

  大兵压境。2011年,金星啤酒进行战略收缩,把河南、云南作为重点市场,并把70%的市场资源投到了河南市场。

  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这种战略收缩让金星啤酒保住了郑州市场60%、河南市场35%的份额,更让金星啤酒从一个全国性企业“回归”为河南企业。

  这种无奈的“回归”也为金星啤酒的下一步提了一个醒:河南市场被瓜分之后,金星啤酒作为深入河南市场的“管道价值”随之减小。

  这个现实提醒金星啤酒管理层:现在,企业真的要当猪卖了,并且要尽早卖,卖得越彻底越好。徘徊的越久,巨头在河南势力的盘踞越深入,金星啤酒的战略价值越低。

  即使金星啤酒在2011年底完成产权改制,即使张铁山之子张峰让出总经理的职位,“天时、地利、人和”也已经错过,金星啤酒短期内无法有效改变不利格局。

  特别是产权不清时,张氏家族需要通过强化“家族控制”来维护自身权益;这种自我保护,造成人才结构、企业文化的种种弊端,使优秀人才难以适从。优秀人才的缺位,使企业无法淡化对掌门人的依赖,在强化掌门人管理风格同时,也放大了掌门人管理上的缺陷。这种循环环环相扣。当初,一系列的被动,使张铁山家族力量自造了一个“保护墙”。如今,要突破这个“保护墙”,已经不是单纯依赖能人所能解决的。

  这使金星啤酒图存的出路被逼入“卖掉”的困境。

  

  卖给谁?

  卖掉金星,张铁山已有思想准备。对于卖掉后的结局,他曾对媒体直言,已经做好了“被退休”的准备。

  他的这个表态,不免让人唏嘘。

  在河南啤酒行业,金星是唯一一家真正“走出去”、拥有全国版图、最能代表河南企业形象的啤酒企业;在中国啤酒界,金星是唯一一家没有任何外资背景、全国布局最完整、拥有全资子公司最多的啤酒企业。

  可惜,金星啤酒改制迟迟得不到解决,村集体对于利益的追逐和纠缠,让金星啤酒一直无法脱身,限制了金星啤酒走得更远。

  张铁山眼睁睁看着行业进入资本时代,金星啤酒掉队。

  如今,行业巨头杀到家门口,金星啤酒只能依靠收缩谋得一息尚存。暂时喘息之后,面临资金、人才的匮乏,金星啤酒短时间难以有更大的作为。留给张铁山的选择无非是卖给谁的问题。

  当然,金星啤酒也可以选择卖给雪花啤酒。卖掉后,雪花啤酒将垄断河南啤酒市场,并且没有能与之争者。

  除此之外,金星啤酒也可以卖给百威英博。对于后者来说,可以通过并购来制衡雪花啤酒,决胜此后巨头间的竞争。

  这将考验张铁山的智慧。

  但是,有乐观者认为这个论断太悲观。在他们看来,金星啤酒可以借行业巨头间的竞争图存,或可谋得“上市”,实现转机。

  这种乐观忽视了巨头的较力在初级阶段仍然是对弱者的绞杀,之后才是强者的对话。

  从品牌来看,金星啤酒的美誉度不如竞争者;金星啤酒有区域性市场,并没有形成全国性品牌,更缺乏对全国人才进行筛选的号召力。

  从资本来看,金星啤酒不能实现短期内上市,上市排队周期过长,危及到资金投入,只能越来越被动。雪花啤酒擅长的价格战,很容易消耗金星啤酒的实力。

  从渠道来看,金星啤酒对低端渠道把控得越坚实越不利品牌进化;高端渠道竞争中,金星啤酒并不占据品牌优势;即使再打价格战,猛虎也抵不群狼,金星啤酒依然处劣势。

  在郑州,金星啤酒构筑了“巷战堡垒”,采取买断式经营垄断了大量餐饮店面。

  看似固若金汤,其实金星啤酒未必胜券在握。在郑州东区,一些超市里,青岛啤酒、雪花啤酒正在跟金星啤酒贴身厮杀;在郑州城市北部,雪花啤酒是借道奥克啤酒渠道进入郑州。

  面对列强环伺,金星啤酒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被吞并的结局,金星啤酒已经没有力量去吸引可以力挽危局的将帅之才。

  即使招来总经理,也不能逆转乾坤。

  行业格局一定,依靠一两个能人,已经无力回天。企业发展跟不上行业发展,终将被淘汰,未来留给金星啤酒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卖,要么死。

  如果金星高层仍然“把持”控股权,这种态度跟村集体村民的眼光并无高下之分。纵是金星高层“绝对控股”,谋得金星品牌延续,也只会拼得一时之意气,输掉下一次机会。

  (王新磊,资深财经新闻记者出身,自由撰稿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