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救赎:15企业联合组建“光伏航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5:1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尹一杰
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光伏业像似一场无序竞赛,几度洗牌后,勉强存活下来的大小企业还在寻求着自我救赎的路径,然而,未来似乎仍然不可预见。
2月17日,位于山东临沂的山东巨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皇光电”)总部的会议室里,15家光伏企业还在延续着前一天的话题,在行业境况正值低谷、企业利润堪称惨淡之时,这些来自厦门、湖南、安徽的十余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试图“抱团取暖”,组建一家足以接洽超级大单的能源集团——“亚美能源投资集团”。
事实上,自2011年年底,类似于此号称要打造光伏业航空母舰的呼声已经不绝于耳,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光伏组件企业聚集地,从业内翘楚无锡尚德到多数挣扎于倒闭边缘的中小企业,无一不喊出“行业整合”的口号,但在欧盟补贴削减、美国双反调查等多重打压之下,国内光伏企业的生存状况始终难逃萧条阴霾,整合之路也未见成效。
从时间节点上看,此次巨皇光电发起的重组之举似乎进一步推动了光伏业“洗牌周期”的进程,但多名业内人士及光伏企业高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竞争混乱、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光伏业,企业重组是大势所趋,而“当下的整合步伐依然仅是行业洗牌的预热。”
“现在企业进行整合只是出于对生存的考虑,所谓的‘光伏航母’有些夸大其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临时策略
“组建联合体并非出于长远的规划,而是暂时抱团取暖换取一线生机。”
饱受寒冬之苦的中国光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一道左右为难的选择题,或者继续选择独自冒险,或者选择“寻树而栖”。
在即将到来的整合大潮中,此次扮演“带头大哥”角色的巨皇光电则极具代表性。
据巨皇光电董事长李京安介绍,包括巨皇光电在内的15家企业拟组建一家名为“亚美能源投资集团”的新公司,各方将以入股形式进行运作。
但本报记者注意到,被纳入整合名单的14家企业中,多数均为光伏行业的中小企业。相比业内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牵头方巨皇光电也不过是一家员工总数不足400、研发团队仅50人的小公司。
一名了解巨皇光电的同业高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巨皇光电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领域,并定位于国外市场,但依据其自身实力,试图全盘接手大项目的把握也并不充分。
“类似于这样的中小公司组建联合体并非出于长远的规划,而是暂时抱团取暖换取一线生机。”上述高管说。
巨皇光电董事长助理张弛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巨皇光电筹备组建新公司已逾半年,14家企业中多数均与巨皇光电有业务来往,但他也同时坦承,虽然集团公司章程、投资规模等相关细节尚未敲定,但 “最后出钱的企业大概也只有四五家。”
“2月18日签订协议,大概两周后新公司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张弛说。
虽然巨皇光电整合步伐箭已上弦,但其求一时之大的意图也凸显无遗。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与14家企业的沟通中,围绕巨皇光电目前手头订单情况的探讨是各方的重要议题之一。这也意味着,在多数企业订单数量严重缩水时,各参与方入股分羹也让其他企业找到了利益共同点。
张弛向记者透露,2011年,巨皇光电接手的订单总计为200多兆瓦。目前,与国内外多家企业签订的意向订单已达500多兆瓦。“推进公司目前的这些项目是组建新公司的动机之一。”
但对于巨皇光电仅发力于眼前的应景之举,上述企业高管则指出,由于各整合主体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良莠不齐,在对前景规划、项目评估尚未进行系统分析之前,仅图一时之大也难免埋下诸多隐患。
“现在希望找靠山避免倒闭的中小企业一抓一大把,但多数都是先保证自己留一口气,遇到问题了再临时解决,这种整合模式还有待观望。”孟宪淦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受前几年利润爆发式增长影响,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数量急剧增多,截至2011年,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已达400多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已有50余家企业倒闭,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光伏整合第一波
“到目前为止,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减产幅度为30%,或者努力维持,有些已经不同程度地裁员了。
对于还处在生存窘境中的光伏企业而言,目前徐徐展开的整合步履还仅仅是风暴来临之前的第一波。
孟宪淦向本报记者预测,当下中小企业为挽救自身不得不“病急乱投医”,而未来的3-5年才是真正的行业大清洗时期。
事实上,2011年底,国内第三大硅片厂商——昱辉阳光就对外宣布,将牵头对浙江省开化县60家中小光伏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光伏产业联合体的股份制公司。但在整合消息宣布近两个月后,这一计划也因各方的利益分配分歧被迫流产。
上述企业管理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虽然昱辉阳光的整合计划目前尚无最新进展,但在光伏企业集中的沿海省份,光伏企业欲行重组的念头已然蠢蠢欲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山雨欲来的风暴前夜,行业内位于第一、第二梯队的巨头似乎并未有所动作,而数数百家中小企业则无疑将是行业整合第一波的主要对象。
“一线企业不会轻易对中小企业进行兼并,弄不好反而成了包袱。”孟宪淦说,“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行业整合其实是个好消息。”
本报记者了解到,依据目前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核心技术的更新周期一般为3-4年,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设备均难以实现即时更新,“一条生产线过不了几年就过时了”。
“到目前为止,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减产幅度为30%,或者努力维持,有些已经不同程度地裁员了。”上述企业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