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楼市无实质性影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02:11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李文龙
随着调控向纵深推进,当前楼市对政策极为敏感,那么年内存准率首次下调将会对楼市产生多大影响?
业界普遍认为,存准率下调旨在释放商业银行的部分流动性,给资金饥渴的实体经济带来“及时雨”,释放的资金将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三农”、保障房等领域。而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目前市场环境下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调整风险,让银行资金望而却步。因此,此次存准率下调,不会对楼市产生实质性的明显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与2010年持平,房企自筹资金却增长28.0%。这意味着,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功效,银行资金越来越向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倾斜,而房地产贷款的占比持续下降,其作为银行优质资产的地位逐渐减弱。在这种趋势下,开发商从银行融资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从降低房价调整风险的角度考虑,银行即使有了更多的可贷资金,也不会再向房地产领域大量投放。
就住房按揭贷款而言,存准率下调后银行可贷资金增多,首套房购房者获得贷款将相对容易,而且近期一些银行也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可能会对刚性需求的预期产生一定影响,这也符合政府高层屡屡提出的支持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的表态。但这并不表明成交就一定会出现明显反弹。
事实上,去年12月央行下调存准率时,楼市也并未迎来明显利好,成交量反而在年底进入一个“冰冻期”。尽管加入促销阵营的楼盘不断增多,但是购房者却丝毫不为所动。这是因为,成交低迷的根源在于高房价仍然与购房者的支付能力不对等,刚性需求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大多需要贷款买房,如果房价出现一定幅度回调,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贷款利息负担。因此,在房价处于实质性拐点的前夕,大多数刚性需求仍会选择观望,期待着更大的降幅。
我们看到,楼市已经进入一个下行周期,由于投资性需求持续退出,楼市逐渐回归到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在严格执行限购、限贷政策的前提下,决定市场和房价走势的是供需关系以及房价的回调幅度,而来自外界的所谓的政策“利好”影响微乎甚微,短期内难以撬动成交量。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经过近一年的严厉调控,如今的楼市格局与以往相比已大相径庭。在投资盛行的时代,楼市里充斥着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房价的调整风险也被单边上涨所掩盖。但是如今,不仅仅是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出现了下调。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相比下降的达到48个。房价的普降预示着楼市将进入一个真正的调整周期,只要中央坚决调控的基调不变,这种预期就很难出现逆转。
有观点认为,楼市的深幅调整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去年底北京、上海等地个别楼盘价格出现了大幅跳水,并随之引发了老业主“维权”事件,未来调整的猛烈程度可能将超乎很多人的预期。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尽管仍然有利益群体仍在鼓吹房价反弹论和住房价值投资论,但是这些声音已经极其微弱。而且当前房价回调的大势和预期已经确立,市场信息公开更加透明,购房者的行为已逐渐趋于理性,很难再被这些鼓噪的论调所“蛊惑”。实际上,随着成交量节节走低,就连许多开发商对后市走势也不甚乐观。根据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数据,去年北京有217户外资房地产企业退出市场。
对于开发商而言,首套房贷利率下调以及存准率下调后,正是刚性需求跃跃欲试出手的好时机,此时更应借机降价促销,相应地二手房市场上投资者也会选择抛售,整体房价会进一步下行,而并非出现反弹。经过较长时间的成交低迷,目前楼市里已经积累了一批潜在的刚性需求购房者,只要房价回调到他们的心理预期价位以下,就会选择出手。由此可见,任何外围的政策“利好”均远水不解近渴,开发商只有主动把房价调整到位才能换来成交量。同时,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探性地为调控松绑,在楼市博弈趋于白热化的关键期,我们还应防范一些政策的微调被过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