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复旦自招面试考题让谁尴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4:29 来源: 深圳商报

  □欧木华

  据媒体报道,为期三天的复旦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面试昨天结束,江浙沪1552名考生和复旦280位正教授“过招”。考生普遍反映教授和蔼可亲,但也表示,教授出题海阔天空、频频出人意料。对此,复旦面试专家表示,试题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潜力,建议考生不用过度准备。

  考题不再有标准答案,重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一些考题却陷入了无聊的境地,出题者似乎是在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沦为一种可悲的洞见。

  某教授在讲述了一个“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故事后,询问考生: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英语和汉语有什么区别?这里面似乎有点区分语法的意图,但更像是牵强附会。还有面试教授问的是“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些考题,要么稀奇古怪,要么让人感觉根本不算问题,也难怪不少考生感觉“很崩溃”。前几日,复旦“望道计划”面试,某教授也贡献了一个“无厘头”的考题——“如来佛和玉皇老儿谁大?”

  如此考题,让笔者感到悲哀。从一个人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个人有怎样的学识水准,从这些题目中,我看到的,只是一些把无聊当有趣,把胡扯乱说当成逻辑思维训练,把随意出题当成百花齐放,把任意而为当成多样性的教授们。当年,陈寅恪先生也出过一个对对子的考题:“孙行者”,这个考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其考题逻辑相当明确,即便如此,也遭到一些人的批评。

  现在复旦的一些教授出了这些并不算佳的考题后,得到的不是批评,反而是喝彩。一些人认为,这就是思想自由啊。如果不去判断思想有没有价值,那么,所谓的“百花齐放”,结出的恐怕是毫无价值的“呓语”之恶果,“呓语”不也是很自由的言说吗?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看看香港大学前几年的面试话题: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中国的电影不如好莱坞?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斯尼乐园?对婚前同居的看法……这些考题,都不随便,出题者明显遵循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的生存等等出题逻辑,通过这些考题,可以考查出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对比复旦与港大的考题,我以为高下立判。

  有人会认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不必强求复旦也去学港大,这话虽然不错,但这不是复旦出题可以“雷人”的理由。在涉及公共事务时,出题者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不应随意而为,没有标准,以“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来选拔学生,这其实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我们不能因为高考的题目过于严肃,过于标准化,就认为“无厘头”的题目可以让大众“眼前一亮”,就刻意追求这样的题目。

  别忽悠考生了,行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