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房企过冬:坚持还是转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1:4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郁俊杰 袁祺 俞洁瑾

  中小房企走投无路 大型集团骑虎难下

  [ 2011年1月至12月上旬,股权交易市场共出现491宗房地产行业股权及资产交易,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元。其中,房地产产权交易约为上年全年同业并购宗数的2倍 ]

  在温州市区百里路上的一栋大厦内,2012年1月14日晚,42岁的白洪光,选择用一根钢丝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生前的身份,则为温州万银地产公司和岳阳汇辰房地产公司的创办人,以及岳阳市温州商会会长。

  一个正当壮年的地产商人,为何遽尔轻生?我们无法复原白洪光内心当时的真正想法,但从他自杀之前一年开始,他的公司所开发的岳阳“香缇半岛”别墅项目,就已经传出了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债台高筑的消息。

  温州人本集团副总裁瞿韶贵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朋友圈中流传的白洪光自杀的原因,正是由于欠债太严重,被逼债走上了绝路。

  这个冬天,面临着同样困局的远非白洪光一个地产商。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大量房地产企业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寒冬。其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渡过这一关,目前仍无法断言。

  中小房企缺钱走投无路

  2012年春节前夕,就在白洪光结束自己生命之后没几天,一则消息又在互联网上爆出:浙江一家名为中江控股的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负责人俞中江被迫向政府寻求破产保护。

  2月初的一天,本报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文一西路的西城时代广场,这里正是中江控股在杭州投资建设的两个房地产项目之一。然而,尽管春节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西城时代广场的售楼处依旧大门紧闭,工地上也是空空荡荡,见不到一个工人。

  工地周边的居民告诉本报记者,从今年1月初开始,就有大量的农民工提前离开工地、回家过年。而过年之后,却迟迟不见工人回来。从现场来看,工地建设发生了问题这一事实,已然无可掩盖。

  一位知情人告诉本报记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江控股原本的主营业务并非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俞中江之所以牺牲主业、杀入资本密集的房地产业,正是由于看中了房地产行业丰厚的利润。而如今的情况,则是俞中江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他的主要问题还是因为一开始过于乐观,过多地用了一些外部资金,现在撑不住了。”这位知情人说,根据他所了解的资产评估报告,目前中江控股的整个负债大约是75亿元,但是公司的自有资产才只有40亿,问题之严重不言而喻。

  本报记者多方试图联系俞中江,但截至发稿前,仍然未能得到任何回应。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公司内部的许多员工,也都已经联系不上俞中江了。

  “现在所有地产商的资金都非常紧张,银行贷不到款,销售回笼有问题,利息越来越高外面渠道都没有了,之前的借款又借到这么多,确实很难。”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所长姚汝林,对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困局感同身受地说。

  大型集团骑虎难下

  中小地产商,在越绷越紧的资金链中艰难度日,那么大型房企又是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位于上海市区的建筑工地。在上海市普陀区铜川路曹杨路口真如地块,这里的工地同样显得异常冷清。

  资料显示,这块土地,正是2006年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以22亿元的底价所收入囊中的真如城市副中心板块中的A3—A6地块。按照计划,这块土地应当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

  然而,时隔6年之后的今日,这片曾经声称将被打造成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集餐饮、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商圈地块,却依然是一片萧条。

  “我是2009年过来的,这前面一排,就是和原来一样,没动过。”工地边上一家建材店的老板薛茂梁告诉本报记者,当初他选择来这里开店,就是看中工程施工带来的生意,没想到这工程做得拖拖拉拉,他心里比谁都着急。

  在位于曾被称为普陀“地王”的长风地块的中海紫苑豪庭、位于浦江沿岸的滨江凯旋门项目工地,本报记者都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原本早就应该施工完成的项目,却拖延至今,依然呈现着土地原初的面貌。

  “开发商现在的状况就是骑虎难下,它的心态就是六神无主。”知名房产专家蔡为民说,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市场景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在追高的时候,可以漫天要价;而在他看来,现在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很实质的肉搏血腥战的状态,所谓的房价的附加值,究竟还剩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如果盖上房子,马上面临的就是销售压力。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就把土地当成原料摆在那里,所谓进可攻,退可守。”蔡为民说。

  “既然没有办法按照开工时的策略和思路实现销售,那么企业就选择延缓开盘,干脆让名下的项目先不上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中房信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于丹丹说。

  坚持还是转行?

  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迎来一场严酷的寒冬。而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2012年1月,住建部发出的“个人住房信息6月底前实现40个城市联网”的消息,再一次触动了人们对于房产税和限购等国家调控政策的敏感神经。

  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2年1月全国129个城市土地成交量仅为921块,下滑至2010年4月限购政策实行以来的最低点,环比下降50%,同比下降52%;土地供应量为1462块,环比下降40%,同比下降了27%。

  面对日甚一日的艰难现状,不少企业开始从生存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做完这个项目,我们就想退出地产行业,不做了。”上海市某房地产企业的负责人叶先生表示,目前他们企业在佘山拥有一个别墅项目。原本在上海而言,这一类的豪宅根本就不愁卖。然而,自从2011年的房产税、限购令等一系列国家调控政策出台之后,项目的销售就开始日趋放缓。这个别墅项目最近的一次成交记录,是在2011年的10月。

  “打折啊,什么办法都想过,可是没用,还是卖不动。”叶先生表示,在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之下,不少别墅的潜在购买者,都成了限购令限制的对象,无论开发商做何等努力,都无法推动房产的销售。在对大环境绝望的情况下,他最终萌生了退出房地产行业的想法。

  根据中原集团的统计,2011年1月至12月上旬,股权交易市场共出现491宗房地产行业股权及资产交易,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元。其中,房地产为主业企业的产权交易多达253宗,约为上年全年同业并购宗数的2倍。

  面对看不到尽头的地产寒冬,走转型之路,成为了不少房地产企业共同的选择。以开发高端物业而著称的星河湾地产,已经高调宣布进军白酒行业;曾经主营住宅地产的阳光100,则准备大举进军商业地产。类似的声音,还在不断地从市场上传出。

  “严寒阶段赶快去找一件棉袄,把自己先保暖,不要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就被牺牲掉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转型,蔡为民表现出了明显的支持态度。不过,他也同时表示,长远来看,房地产行业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机会。

  “我们现在主要是使我们整个企业在做强房地产主业的同时,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这样使我们整个企业增长有两个轮子同步转,促使我们企业有一个平稳持续发展。”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说。

  事实上,转型也非灵丹妙药。搜房网总经理马俊表示,进入一个新行业的风险,同样史无前例。原有团队的能力限制,也会造成在新领域发展的种种问题。

  在专家看来,除了转型之外,提高企业自身产品品质、扩展融资渠道、加强核心管理团队建设,才是当下房地产企业“过冬”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冬天确实是来了,而且现在还只是初冬。但是大家应当说还是看好长期的。就是明天日子不好过,但他觉得后天很美好,你把今天挺过去就OK了。”于丹丹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