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年尾冲贷三理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1:4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夏心愉

  “去年年底,我们不仅做存款冲量,也做贷款冲量。”一家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昨日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贷款冲量”去了年尾似乎不合逻辑。年头,总行制定好贷款额度后下发分行,分行再下发各支行,本着“早放贷、早收益”以及“旧贷还上放新贷”的原则,银行往往倾向于在年头新增更多贷款。按季度的贷款发放节奏一般为“3、3、2、2”,有些银行甚至做到“4、3、2、1”。

  可是,2011年的12月,确实成了当年信贷增长较快的一个月。

  “去年的情况太不同了。”上述支行长给了本报三条年尾冲贷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当资金面从紧,贷款额度成了“稀缺资源”,并且“越藏越值钱”。也正是因此,有些银行,手捧仅存的一些信贷额度,希望集聚到年尾资金面最紧之时,“卖”个好价钱。

  数据显示,去年1月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浮占比49%;去年12月,这个数据提升至66%。该支行长透露,去年第四季度还能从其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100%并不罕见,综合成本几乎可以做到年化15%,而在去年年头额度相对宽裕的时候,利率上浮10%至30%的贷款也可以发放。

  如果上述支行的做法并非特例,可见当银行信贷集体收缩,贷款成本的弹性足以弥补因“藏”额度所造成的前期规模损失。当然,到了年末,这些额度总还是要悉数用尽,以充“指标”,这样,在下一年就可获得更多的贷款额度。

  第二个理由,该支行长说的时候,和另一家银行的总行行长一样“都不好意思公布”:利润太高。

  每年,银行都会制定一个固定的利润指标,有些行长希望能够“正好完成指标”:既不要完不成,也不要超额完成。因为完不成,轻则扣奖金,重则“掉乌纱”;但若超额完成,则隔年的指标将根据超额完成的指标配比制定,即增加了第二年的工作量。

  而上述银行,就趁着市场资金紧张全年调高贷款融资成本,以致超额完成指标。此时,年底的贷款拨备计提,就成了在最后年末报表里藏利润的工具。年尾放出大额贷款,贷款损失准备按此笔贷款的分类和金额计提。按这位行长的话说,就是“最后一天的放贷都是当年亏、下年赚的”,因此可“把一部分利润变成计提”,而这笔贷款则可在年后继续贡献利差利润。

  第三个理由,是在去年的特殊情况下,贷款能“生出存款”,帮助银行存款冲量的传统动作。一来,银行可以与获贷企业“协议”,在年末最后几天打款后,将钱留在企业账上,到了来年年头再动用;二来,一些小企业要获得贷款,往往需要先去市场上以最高100%的配比“贴息”拉进存款。在去年扭曲的资金供求关系下,总有小企业言听计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