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丙肝疑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1:19 来源: 一财网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响水路,一个令人联想起丙肝恐惧的地名。24日,当《第一财经日报》试图搭车前往那里时,被一名出租车司机拒载。
“紫金丙肝”事件,又一起刺激公众神经的公共疫情。
罗家三人患丙肝、张家五人、陈家三人、钟家五人……
响水路附近丙肝患者提供的一份个人自愿统计表显示,截至2012年2月21日,被检查出丙肝抗体阳性的人数达到247名,其中大多数已在广州、深圳确诊为感染丙肝,检验报告来自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等。
上述数据尚未得到官方的证实,不过此前新华社的一篇报告亦援引患者自发统计称,近两三个月该地附近已检验出超过200名原因不明的感染者。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指向同一家诊所——城东卫生站,他们曾经在那里接受静脉推注治疗,并怀疑该诊所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城东卫生站,这是基层医疗资源纠结分布的一个缩影。
紫金县卫生局局长赖仕良对本报记者证实,这家私人诊所受县、镇卫生机构双重监管,其法定代表人叶腾芳是紫城镇卫生院院长。
目前,这起疫情仍是桩悬案。
诊所负责人兼医生黄荫珍听闻记者采访后,说自己没时间,随即挂断电话。
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组对本报记者表示,最后的调查结果经广东省相关部门复核确认后会尽快发布。
疫情旋涡
2012年1月6日,王春(化名)站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差点晕倒,她手里拿着一家七口人的丙肝检验报告单。
从71岁高龄的父母,到三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有40多岁的夫妇二人,均被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如此聚集性的丙肝发病情况,在紫城镇并非孤例。
上周四晚,广东省卫生厅通报,已派出专家组赶赴河源开展调查处置工作。专家组表示,目前与感染相关联的主要因素仍在调查中,已基本排除了注射毒品、有偿供血、血液透析等因素。
城东卫生站卷入了疫情旋涡的中心。
“针头是一次性的,但针管发黄,从没有在我们面前拆过针管,都是从一个布帘后直接取出来的。”一名患者说。
24日,本报记者在当地看到,位于响水路46号的城东卫生站已经闭门停业。
25日,卫生部及广东省卫生厅相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采血复检组和专家培训组,在紫金县紫城镇第二小学开展工作,对丙肝疑似患者进一步开展核糖核酸检测。
截至当天下午4时,登记采集血样166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222人,血样已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
据本报记者搜集的118份病例资料,2009年4月响水路就出现过丙肝病例,此后不断有患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院、深圳东湖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治疗。
2010年7月,在城东卫生站旁边经营杂货店的叶香(化名)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她和儿子、女儿均被查出患有丙型肝炎,一家人开始借钱治疗。
2011年2月,刘珍(化名)到广东省中医院做静脉曲张的手术,被检查出丙肝抗体阳性。
从没听过丙肝为何物的刘珍跑到叶香家咨询,慢慢地,附近的居民不断有人被查出患上丙肝,陆续找到叶香。
患者不断增多,大家开始自愿登记个人信息。
2011年12月22日,广东卫视一档节目播出了采访叶香的视频,当被问到是否在一些医院打过针时,叶香说自己就在旁边的城东卫生站打过静脉注射。
看到电视节目的响水路附近的丙肝患者聚在一起,发现所有人都曾在那里进行过静脉注射。
城东卫生站对面是紫金县二小,附近一些居民、学校师生一有头疼脑热经常找黄荫珍看病。
消息传开,在城东卫生站看过病的人都先后去检查,不少人都被查出患有丙肝。
感染路径
城东卫生站木门紧闭,本报记者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墙上挂着“先进卫生站”的证书,从2002年开始一连5年都是。
据黄荫珍的同乡介绍,这个年逾五旬的“医生”老家在紫金县龙窝镇罗洞村,黄荫珍行医至少20年,在罗洞村当了近十年的村医,邻村的村民都找他看病。此后,黄荫珍从村里搬到了城里。
上述同乡说:“那时候,我估计他还没有牌照,是偷偷看的。”
从黄荫珍买下了响水路46号的这间门面开始算起,他在这里经营诊所已近十年。他本人既是医生也是护士,人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其妻帮忙拿药收费。
黄荫珍的诊所从来不缺患者。
王春告诉本报记者,“黄医生”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有时候快到中午去找他看病,看到墙上还挂着三四个包子、一杯豆浆,忙到没有时间吃早餐。
“以前我们都很尊重他,现在觉得他是魔鬼。”同是龙窝镇人的黄华(化名)对本报记者说。
多名患者所说的静脉推注,比起吊瓶输液简便,一般五分钟就能推完一管药,价格不到30元。
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见效更快,而且比吊瓶输液60~100元左右的价格便宜。
一些患者称,到县医院看病做很多检查太麻烦,找熟悉的黄荫珍看病,“问几句,推一针就好了。”
黄华说,因为病人多,黄荫珍会用一种弹簧工具辅助打针,有时候打完了会有血液倒流进针管。
2011年7月,黄华时常感到乏力、嗜睡,自认为是感冒,就到黄荫珍的诊所打针。那时候,响水路居民已经开始怀疑黄荫珍没有使用一次性针筒,导致很多人患上丙肝。
黄华对本报记者回忆起当时与黄荫珍的一段对话:“有人说丙肝是你这儿传染的?现在都怀疑你,怎么办?”黄荫珍回答说:“有什么办法,就请卫生局的来吃饭就行了。”
赖仕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卫生监督所曾到城东卫生站明察暗访,都没有发现黄荫珍重复使用针筒的行为。
“我的亲戚这两天刚拿了结果,就是得了丙肝。”黄华给本报记者写下25个龙窝镇新增患者的名字,“龙窝很穷,看不到卫视节目,都还不知道去检查。有些出去打工了,也联系不上。”
黄华很焦急,她委托本报提醒在外打工的,曾到黄荫珍诊所打过针的龙窝人都去检查一下。
25日,本报记者来到黄荫珍家楼下,他儿媳说他不在家,关上了门。
紫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数据库显示,城东卫生站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为302444162123,法定代表人是叶腾芳,主要负责人才是黄荫珍。
赖仕良对本报说,城东卫生站是私人诊所,但受双重监管,一重是卫生局下的卫生监督所,一重则是当地卫生院,叶腾芳是紫城镇卫生院的院长。
本报记者拨通了叶腾芳的手机,想询问城东卫生站针管的购进情况,他一听是记者,马上说自己没时间,挂断电话。
迟来的筛查
2月25日是一个星期六,紫城镇第二小学被临时布置成省疾控中心专家团队的现场筛查地点。
一大早,“省里来了专家,快去镇二小登记病情”开始在响水路5个社区相传。
本报记者9点多来到镇二小,筛查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都是一家人。排队者的年龄涵盖老中青幼,还有5个月大的男婴。
眼看着平日的教室变成了抽血室,排队抽血的孩子哭声一片。
广东省疾控中心的一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参加筛查的包括此前检查出丙肝抗体阳性或者已被确诊为丙肝患者的人,还没有检查丙肝抗体的居民可先去紫金县人民医院检查。
由于兹事体大,紫金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主要领导悉数在场,和居民解释报销政策等。
上述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疑似病例还要做进一步的病毒定量检测才能确诊,及制定相关治疗方案,“现在采取血样回省里检验,要两天左右才能出结果。”
镇二小这边在复查,那边,紫金县人民医院肝病门诊则从上午8点半开始就排起了长队,全部是来抽血检查丙肝抗体的。
直至下午3点,还不断有人来验血,化验室的姑娘开始有点不耐烦,但也很无奈。
“最近三天,天天如此,周末也没得休息。”她说。
报销之困
王春因为家庭条件所限,一家七口患者,只从2012年1月起给三个孩子进行治疗,两位老人和夫妇二人都还没有任何治疗。
目前,治疗的有效药物是干扰素,一支1202元左右,每周一支,一般最少需要一年半。如果算上治疗路费、辅助药物等费用,一个患者要花费十多万元。
紫城镇居民大部分月收入在一千多元。
叶香一家原本日子还过得去,自从2010年被查出有三个丙肝病人之后,四处借钱治病,到现在儿子还在中山三院取药治病,而她本人和女儿虽已基本治愈,家里却还欠着二十几万元的债务。
“丙肝不在基本医保报销之列,但县里特别向市里申请了报销。”赖仕良告诉本报记者,紫金县确诊的丙肝患者,住院按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新农合最高能报到70%。
丙肝患者一年中每个星期都要打一次干扰素,但每一次都住院并不现实,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一个月看一次门诊拿一次药,每次看门诊就要六七千元。
赖仕良称,丙肝患者每次门诊最高可报销3500元。
本报记者粗略一计,如果上述报销政策全部兑现,每个丙肝患者所花全部费用能报销到一半,即四五万元。
但剩余的费用对于当地多数家庭来说仍是拿不出的巨款。
“我是走摩托车的,一个月就一千多块,每个月房租要300块,四个小孩在读书,现在一家查出5个感染的,也没能力进一步治疗。”一名患者告诉本报记者,就算能报销所有费用的一半,他们家也无力治疗。
有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想卖掉房子用来治病,但买房人一听是响水路的房子,再低的价格也不想要。
一些老人告诉本报记者,他们虽然也在黄荫珍那打过针,但宁愿不去检查,反正检查出来也没有钱治。
患者希望,政府能尽快查明传染源,药费全免,对困难患者家庭适当补偿。
对此,赖仕良表示,对于特困、特殊情况的家庭,可以通过企业资助、社会救助、特大疾病救助等办法补助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