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横祸” 还是“天赐良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3:5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冯志锋
最近看到这样的消息:长沙在建的万达公馆项目下面发现了120米长,宋代及明清时期的的古城墙,他们见证了长沙城市与湘江河道的变迁。报道指出:“有的地段甚至在临水或靠近河漫滩的地方修建城墙,因而采取了打桩固基的方法,这种方法类似水上城市——威尼斯、苏州等的做法一样,是极为难得的城市建设中的宝贵材料”。然而如何处理遗迹与开发项目的关系,有关方面暂未给出明确答复。
这令人联想起另一则消息“梁思成与林徽因故居被拆除”。那里曾是中国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大师,他们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曾做出重要的贡献。而今,他们的故居也被“维修性拆除”了,在全国激起强烈的波澜。发展商被推到了舆论责难的风口,“维修性拆除”也成为被揶揄的流行语。
“中国是文明古国”这句话常被我们脱口而出。细想,却经不起推敲。唐宋时期的建筑遗迹在国内已经很难看到了,反倒是仿造唐朝长安布局建造的京都还保存完好,想了解唐朝长安规划风貌的建筑师只能到京都去研究学习。
客观来看,城市的发展就像一把在高速发出的箭,难以收回。文物保护与城市开发两者磕碰的机会也不可避免地多起来。文物遗迹一定阻碍发展?城市开发就一定是破坏性力量?在国际上的一些实践中,可看到人们正在寻求两者的共存之道:建立在古老的雅典城市遗迹上的新卫城博物馆,设计师Bernard Tschumi为避免对文物造成伤害,设计了一百根混凝土支柱作支撑,每根柱子的位置都经过专家核定同意;而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了保护城市中古老的历史遗迹,人们尝试通过扩建数个新的城市中心区的方式来进行……
其实,不必难为做你死我活的选择。
比如我们为了发展拆除了崇文门市场,而墨尔本的女王市场则因被列为该市的重要历史遗迹而保留下来,每天前来参观游览的外国游客几乎比本地的顾客还要多出很多,成为体验该城市风貌的活文化地标;在日本,收视率极高的大河剧会特意选择仍保有当年建筑物的题材去拍,例如战国、幕府末期等,以增加真实感和降低搭建场景的制作成本。他们还通过每集尾段的“纪行”栏目,介绍故事所提及的历史遗迹及人文风情,让观众萌发起到实地了解的兴趣。所以地方政府为了迎接大河剧这只会生金蛋的鸡来访,对于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推广也变得积极。
换一种思路来看,长沙发现的古城墙,这对该项目的发展商及城市而言都是一件好事。通过规划及设计上技术性的手段来进行保护,也许会赋予该项目生出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将这棘手问题转化为发展的“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