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模式需要2.0版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4: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立伟

   世界银行近日在北京发布《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到达在目前经济结构中以现有发展模式所能带来的增长极限,中国的增长速度在2030年前将会逐渐下降,需要重大的改革才能战胜一系列挑战。

   以现有模式,中国的经济增长空间会日益缩小,必须推进诸多领域的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最近中国相关官方媒体也在呼吁“改革共识”与“顶层设计”,而英国的《经济学人》推出了“国家资本主义崛起”的专题文章,美国则成立调查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新部门并以“竞争中立”原则打击中国国有资本。显然,中国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并迫切需要改革在国内外已然形成共识。

   中国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追赶型模式,与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亚洲儒家经济体崛起时期类似,即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在这些国家,早期都有国家资本主义倾向,即政府扶持大型企业走向世界。而中国显然也想继续走这样一条路。

   这种做法有一定局限性。因为这些经济体的内部市场很小,一些竞争性企业如果不走向世界就会因内需不足而倒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足以容纳竞争性的大型企业生存。但中国解决就业与内需经济要求中小企业发达而非大型企业。

   即使想要扶持走向世界的大型企业,选取的对象也不太合理,因为国有垄断企业主要集中于要素领域,而非像三星、丰田等技术性公司。这种垄断对本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是非常脆弱,这可以从他们的对外投资收益率可以看出来。这些要素性垄断企业成长为类似后苏联时代的寡头企业,成为强大的利益集团,而这也正是中国要避免的前景。

   由于西方发生危机,而政府干预有利于应对危机,中国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受到重视,这是美国忧虑以及中国有些人沾沾自喜的原因。但中国是追赶型,而非市场完善的稳定模式。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始模仿(比如非洲)并不代表这种模式不需要改革。

   中国迎来迫切需要转型的阶段,需要新的发展模式开拓市场增长空间。比如建立自由的金融市场为企业公平的提供血液,开放管制允许自由竞争和创新,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等等。事实上,中国转型压力与转型意识早已确立,比如可持续增长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改善社会权利失衡的“和谐社会”。问题是这些设计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执行,除了这些年宏观经济因国内外因素波动影响外,主要是因为相关方缺乏共识而导致效率降低并使得改革陷入停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