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700多名青少年签名响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05:50 来源: 东南快报

  昨天,阴郁许久的天气变得晴好,跟随着“学习长汀精神,建设青春家园”的旗帜,我们从长汀出发后,来到了山区线和沿海线接力站:永定和南靖。昨日上午,接力仪式分别在永定县南街商贸广场和南靖活动中心举行,两地共计7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仪式,并签名响应,号召全县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争当“长汀经验”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永定团县委还举办了家园清洁活动和植树活动。永定县团委还组织高头、湖坑团员青年、志愿者等,通过寻公益地、种生态树、认养树木树苗等方式开展植绿护绿,培养青少年的环保和生态意识。

  “我自己本身就是长汀人,这次‘学习长汀经验建设青春家园’的接力活动意义很大,青少年是个庞大群体,作为年轻一代,理应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走在前头,当前锋。通过这种活动形式,一方面向少年介绍水土保持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发挥青年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鼓励青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永定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丘发添表示。

  据了解,永定县在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把仙师乡当做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治理工作。

  在近30年的时间里,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由1984年的8.7%提高到目前的73.1%,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年可拦蓄泥砂50万吨,年增蓄水1091.2万立方米,年增农业产值646.73万元。创新实施了“乔、灌、草”相结合、“果草牧”循环利用和“猪沼果”三位一体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推广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的应用。

  昨天,南靖近百名青少年到当地武警大院进行植树活动。南靖县曾经是我国南方地区红壤区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山光田荒,小孩没裤穿,一年收入半年就用光”就是当地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群众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通过11年的努力,该县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流失斑”为对象,集中连片,创造性利用“山顶戴林帽,山腰系果带,山脚穿竹鞋”的五小川模式。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转变成经济作物区,群众生活得到很大提高,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长汀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

  本报记者专访团省委主持工作副书记何明华

  昨天,本报专访了团省委主持工作副书记何明华,他表示,这种以大规模接力的形式开展活动,充分体现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但这一次活动,从点到面,动员的人数庞大,目的就是要让全省的青少年都行动起来,让青少年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小培养他们爱护家园的意识和亲近自然的习惯。

  他说,团省委将会持续推进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做实事,实实在在地让这种意识在青少年脑中扎根,并会通过评选、树立青少年参与生态建设方面的典型,影响带动更多人群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

  他还说,要把青少年一时的行为培养成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是个大功课,关键还在于坚持。“长汀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是在力所能及的好事情上坚持。比如说长汀当年的荒山,现在可以建成这样一片绿意盎然,说明很多事情只有坚持也必须坚持才可以做到。

  他表示,全省共青团各级组织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化、常态化,让影响持续深入,慢慢地让环境生态保护的思想在我们青年一代中扎根下来,把热爱自然变成他们的行为自觉,让他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树立对国家和人民的朴素感情,就像眼前的青年世纪林的杨梅一样,不管风吹雨打,都牢牢扎根在这片红土壤上。

  人物典型

  “疯子”阙庆枚:“树养鸡,鸡养树”的治理理念

  “看着家乡人去村空,山上光秃秃的,联想到小时候青山绿水的童年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80后阙庆枚在2004年回到家乡永定时的第一感受。

  阙庆枚是永定县堂堡乡三堡村人,由于村里生存条件比较艰苦,山上水土流失严重,他很早便跟当地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把父母从乡里接到龙岩市区居住。按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光宗耀祖,终于走出大山了”。

  然而,在他事业发展正顺利的时候,阙庆枚做出个大胆的决定——回家创业,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发展村里经济。

  回家拼事业被人称“疯子”

  2004年,阙庆枚带着自己在外打拼的积蓄回到三堡村。这第一眼就让他动摇了:荒废的梯田,山上树木稀疏,还分布着块状的塌方……真的要在这里创业?这里的山绿得了吗?

  阙庆枚咬了咬牙,决定拼一把。这个决定,让他好长一段时间内被村民当成“疯子”。但阙庆枚没有动摇。

  首先是要种树,阙庆枚说,要种树就要找村民先把山上的地给签下来,无奈大多村民在外打工,他只好往全国30多个城市跑,找到那些村民签合同。

  地是搞定了,但种树时却失败了。阙庆枚回忆,刚开始种树那会儿,由于没有经验,加上缺水、土质差,树苗存活率仅25%。而第二次补种的树苗则被塌方冲刷了。第三次种下的幼苗被村民放养的牛给吃了。到了第四次,他便改种茅草,用来固定沙土。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打击,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山坡上慢慢有了绿绿的小树和草。“看着它绿起来了,心里有点小自豪。”阙庆枚表示,然而光靠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怎么才能让村民也一起出力呢?

  “做项目,有钱赚的事情大家都愿意干。”经过一段时间在外考察,阙庆枚决定在山上养鸡,而鸡的品种则是引进国外的贵妃鸡。抱着孤注一掷的想法,他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了进去。阙庆枚这一疯狂的举动,让他的妻子终于顶不住压力和他离婚了。阙庆枚心里泛酸,更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

  慢慢山上的树多了,项目也有了,阙庆枚开始研究如何把生态治理和发展项目融合在一起。“最长的一次时间是半年没出过门,和几个年轻人呆在山上,边学边做。由于没电,晚上就用手电照明,实在辛苦。”阙庆枚说,中途也想过要放弃,但咬牙坚持下来之后,终于找到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方法,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

  “树养鸡,鸡养树”的生态哲学

  “之前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现在我们每年有40万只鸡的产量销往全国各地。种下去的果树也开始有收成了,由我们合作社统一收购,再对外进行销售,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阙庆枚的话中,透着欣慰。

  现在,村民若想养鸡,阙庆枚的合作社便给村民提供一个月大的鸡苗,并免费提供技术。等鸡3个月大时,合作社统一再回收,每只鸡补贴10元,另外还有分成,这样村民可以零投入却有收入。

  “前提条件是村民需要配合水土流失治理,在山上种树,树种村民挑,也可以挑果树,等收成后也有部分收入。”据阙庆枚介绍,目前三堡村的山上已经种有蜜柚、梨树等20多个品种。

  在阙庆枚看来,学习“长汀经验”,每个地方应该因地制宜,而他的治理模式是“树养鸡,鸡养树”生态循环模式,边治理边发展边产生经济效益。

  他说,种树把生态治好了,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环境好了,对于养鸡等是有利的先决条件,而鸡粪又可以变成化肥用于种植树苗或草,这样的生态循环是最理想的。

  昨日,当我们跟着阙庆枚来到他的村里,看到不少新建的房子,小巴车、学生到处跑。阙庆枚说,现在能看到这么热闹的村子,因为很多在外打工的都回来了,在村里就能赚钱养家,何乐而不为呢!

  据他介绍,近几年,他们村有500多名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不少村民家庭加入到合作社中来。8年来,阙庆枚共参与治理5000多亩山地、荒地,他今年准备在这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10000亩面积。

  本版由本报记者 洪冷冷 见习记者 陈聪文 文/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