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抓民生 促发展——今年“两会”亮点纷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0:11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稳物价,保增长,完善收入分配改革

  “稳定物价总水平”被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在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强力调控下,以食品价格为代表的CPI增幅高位回落,但全年5.4%的涨幅仍明显高于4%的年初调控目标。面对2012年物价调控复杂的形势,民调显示,物价问题成为网民关注热点问题。

  今年在欧债危机前景不明、国内经济力促转型的情况下,CPI涨幅控制目标将定在多少?“稳增长”与“控物价”如何保持平衡?怎样既推动水、电、油等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又防止推高物价总水平?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今年“两会”着重讨论的议题。

  “物价还会继续上涨,2月底油价又要涨了,凡是与运输和能源有关的商品能不涨价吗?发改委说油价还没有涨到位,物价自然没有涨到位。”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剑雄表示,要控制物价,根本性的措施是适当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减轻对资源和商品的压力;减少和控制流通环节及其利润,特别是流通环节的国企不能搞垄断,不能与民争利。

  在物价必定还会增加的情况下,葛剑雄指出,还应该使银行利息和平均工资不低于物价增幅,个税的增幅不能高于GDP的增长率,政府对民众的许诺要实事求是,使民众的期望值适度。

  有代表指出,2012年价格上涨压力总体上减轻,但目前的价格绝对水平下降基础脆弱,不稳、不牢靠,CPI实现控制在4%的目标有难度。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今年将继续实施已出台的各项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构建稳定物价长效机制,继续降低流通成本,保持重要能源资源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切实落实好物价补贴挂勾联动机制等五方面工作。

  “落实好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全面清理涉煤基金和收费,整顿规范煤炭市场价格秩序。”周望军还表示,发改委还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大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力度,保障市场供应。

  另外,“两会”代表指出,保证居民生活水平,除了在稳定物价方面“下功夫”,还应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明确提出增长7%以上的量化指标。照此速度,10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翻番,人均GDP会同步倍增达8000美元左右。如果,目标如期实现,这对民众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收入分配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老问题,调查显示86.4%的网友认为当前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33.9%希望个税调整速度与人均收入增速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72.4%的人认为现行最低工资线普遍过低。对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22.6%的网友认为应提高工资标准,并设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展没有期望中那样迅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中国已经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所以就收入分配改革问题,预计今年“两会”将重点探讨。

  “房价”调控备受瞩目

  据“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们对今年房价回落有较强信心,接近一半网民认为房价有望回落,更有15.3%的网民认为会大幅回落。

  无论是刚需购房者,还是楼市投资者,都同样关心着2012年房地产政策调控下的房价走势,也牵动着地方政府的“敏感神经”。

  “就拿地的高成本而言,目前调控政策下房价的不断下跌,恐超出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承受限度。”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另外房价跌幅仍然没有达到购房者以接受的范围。

  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的10~15年内,中国经济和城市化仍将高速推进,住房市场还将拥有巨大的需求能量,所以房价上涨的趋势短时间内恐难以改变。

  薛建雄认为,与此相伴随的是,政府也会继续保持对房地产的调控,“高房价和政策的严厉调控”都将是长期趋势。

  据了解,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房地产开发商们正在酝酿一股“上书潮”。前不久海尔地产董事长兼CEO卢铿撰写了一份“万言书”,拟通过辽宁省政协提交全国政协。

  同时,在土地财政的重压之下,经过了去年楼市调控,今年首月,内地70大中城市楼价环比仍处“寒冬”,出现首个全线停涨。一些地方政府“救市”之心频起,变相微调楼市政策。但触及调控红线的微调政策随后被纷纷遏止。

  近日,中央多部委表态将继续严格楼市调控,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改变、不动摇、不放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央不断发声楼市调控不动摇彻底打破了地方政府期待的曲线“救市”美梦,预计今年上半年难有城市明确出台楼市松动的政策试水,全国楼市已经启动“冬天模式”。

  “可以说现在楼市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在当下实体经济出现萎缩的情况下,部分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寄希望放松楼市调控,拉动经济增长的愿望很可能会落空。”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向记者表示,预计在未来6至12个月内房价还有可能有10%至20%的下调,而且一线城市对全国的示范作用非常大,不仅在政策执行力度上,在房价下调过程中也会明显影响全国。

  保障房建设与分配期待完善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在建工作量最大的一年。继2011年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房1000万套的任务后,中央又提出,2012年新开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700万套以上。

  如何加快保障房建设成为今年“两会”绕不开的话题。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管理层在解决“住房难”问题时,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加大保障房的供应量上。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2011年是各地保障房建设加速开工的一年,越来越收缩的“卖地收入”已令地方政府压力重重,2012年保障房资金更成为新的挑战。

  “‘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并举,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业发展方向。”薛健雄表示,事实上,中央已加快了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当然这不仅需要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同时更需要地方政府自力更生,借助地方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模式。

  据记者了解,中央已经出台多项措施,全力支持保障房建设用地和资金。财政部明文规定,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现有资金来源基础上,将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地区取得的房产税收入、部分国有资本收益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用于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确保不留资金缺口。

  陈国强称,在保障房资金方面,除中央财政支持外,地方政府更应自力更生,搭建地方融资平台,思考创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另外,民众除了关注保障房建设外,还关心事关自身利益的保障房“分配”问题。在“两会”调查中关于保障房,您最关心的问题时,有过半的的受访者选择“申请资格公平合理”,“分配程序公正透明”和“房屋质量稳定保障”。

  然而,从近年来“深圳数十人隐匿财产申请保障房”到“福建龙岩公务员团购保障房”,从“武汉出现保障房分配‘六连号’”到“包头棚户区改造某项目质量低劣”,这项涉及千万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在申请、分配、使用、质量等方面问题频现。

  “保障房,好建不好分!”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说,为防止富人趁机“揩油”,应亟待建立与保障房申请、分配、使用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包括申请者财产公示查询、作弊渎职者严厉惩处以及保障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扶植中微企业发展成热点

  去年以来,在资金荒、电荒、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压力下,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潮,中小企的生存状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民调显示,如何更好的扶植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今年“全国”的另一个关注热点。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两会”议案、提案开始密集聚焦扶持中小企业等问题,并试图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局提出解决之道。

  全国人大代表赵喜忠在《关于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中提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一方面是因为税费水平较高,二是因为融资能力较差,加之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进价和经营成本上升及市场萎缩。在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处于下行通道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更急需政府“搭一把手”。

  因此在上述议案中,赵喜忠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即“四个加大,一个完善”。这些措施包括加大金融帮扶力度,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大税收调控力度,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减负;完善市场机制,提倡公平竞争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走健康发展道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生存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也通过《关于尽快落实小微企业各项支持政策创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的建议》议案提出,应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缓解融资困难、加快技术改造、加强服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小型微型企业分类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防止小微企业生产下滑、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在有关发审、退市等制度的提案中亦涉及中小企业快捷融资机制。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而由此引发的回归实体经济的问题则更为重要。

  国家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在金融、财税方面的扶持,不仅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困局,救活一批频临倒闭的中小企业,同时从长远来看,也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政策、资金保证。

  股市规范化运作呼声再起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资本市场都会迎来一波“两会行情”,今年由蓝筹股为主导的“两会”维稳行情已经启动。对于众多投资者而言,管理层能否就规范资本市场推出真正有效的的政策,成为他们对今年“两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目前市场整体发行市盈率偏高,新股上市之后恶意炒作现象屡见不鲜,这应该从新股发行制度上进行规范;内幕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还非常普遍,和成熟市场相比显然欠规范;大股东在二级市场恶意圈钱现象还应该继续从制度上去规范。”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优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加大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将是“两会”探讨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前吉林证监局局长江连海,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提出了银行资金入市议题。他分析指出,为使股市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除了目前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的政策措施外,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应当允许银行资金入市。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逾八成中国股市投资者赔钱,股市陷入低迷纠结状态,但这种局面的形成并非因为中国金融领域缺少资金。截至2011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2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5万亿元,企业存款31万亿元,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存款近20万亿元。扣除58万亿元银行贷款,还有20多万亿元资金未派上用场。

  “如果允许银行部分资金进入股市,则能形成上万亿元资金的净流入,那么各方投资者无疑会看到亮点和希望,提振股市信心为期不远。”江连海说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则提出,新股发行节奏应交给市场去调节。

  “未来A股也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根据市场需求和承接能力自主选择发行窗口,通过市场力量调节一级市场发行节奏。”李剑阁分析,考虑提高或取消新股网下发行的比例上限,通过加大机构投资者在网下的认购比例,增加机构在定价时的话语权和责任感,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优化公司的股东结构。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要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成规范、成熟的资本市场,就应该从制度改革上去逐步实现。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此前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应该从融资市场转变为长期投资市场。通过规范透明的分红制度,保护和培育长期投资者;同时规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和完善股票发行、交易和退市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实现监审分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