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管理人打肿脸充胖子上演企业年金争夺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0:15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邓丽娟 北京报道

  2012的阳历、阴历年都已跨过,但2011年结束得让部分投资人近乎绝望,以至于有关养老金是否入市的争论还处在喋喋不休的阶段,而作为养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这个时间段正是各家养老险公司向参户企业公布投资业绩的时候,也是新旧集合账户转入转出的时间,关于利益的博弈和妥协让年金投资管理人一直顶着“不赚钱、拼口碑”的帽子尴尬着,这当然也不是企业想要的结果,但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寻求制度的拯救。

  真的是“鸡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2010年末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托管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已达2809亿元,其中由投资机构投资运作的基金为2452亿元,投资组合数1504个。针对2011年企业年金增量,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预计为400亿至500亿元。这3.71万家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数仅占企业总数的0.31%,累计结存的企业年金基金只相当于同期两市市值的1.06%,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仅占就业总人数的1.51%,企业年金资产近相当于GDP的0.71%。

  据人保部目前公布的投资管理人名录,现在共计有21家机构具有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资格,其中基金公司有12家,保险机构6家,券商2家和1家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在2010年,21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全部取得正收益,加权平均收益率为3.41%。“四年来企业年金在2010年年底实现了平均11.43%的收益率,已经远远超过当期通货膨胀水平,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社会保险类资金的保值增值。”陈良表示。

  但是2011年惨淡的资本市场带给个人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都是巨大的亏损。“我们的企业年金由上海一家养老险公司投资运作,去年的投资亏损竟接近7%。”2月21日,上海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据其介绍,该企业年金总额大概为1000万元,亏损达近百万元,公司已经决定将企业年金转出,交由其他投资实力比较好的养老险公司打理。

  “2011年企业年金收益很可能整体告负,但好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投资收益。对于养老险公司管理的1300亿企业年金来说,每家的整体投资收益都差不多,单一计划还略有微盈,集合计划能够打平已经算是不错,大部分参户企业可能都是亏损的。”2月23日,泰康养老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价格恶战还能继续?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指出,投资管理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1.2%。但由于竞争激烈,基金公司都会打价格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表示,企业年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不亏本,如果哪家投资管理人业绩不佳甚至出现亏本,那么基本无望获得后续投入的年金。所以近年来,参户企业对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而对于养老险公司来说,虽然大都还是亏损经营,但托管的企业年金总量约占市场的40%,已显出托管能力和投资实力相较基金公司高出一筹。对于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公司而言,当初正是看中养老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巨大的市场潜力,才不惜挤破头与各类机构竞争管理资格。

  成本远高于收益,但金字招牌又不能割舍,这就是目前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最真实的尴尬。据记者了解,由于看好企业年金未来巨大的市场容量,包括保险、基金在内的管理人不惜以“零费率”吸引客户,而这必然带来小的年金管理人在这项业务上的入不敷出。“很多公司在招标时不惜打管理费率的价格战,即便去年业内达成了收费的自律公约,但实际上不少公司不能严格执行。”有基金管理公司负责人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也就是在去年,华夏基金曾拒绝了100亿元左右的企业年金,“一方面和管理成本、收益不匹配有关,另外,当时我们并不看好市场,所以婉拒了客户。”据知情人士透露。

  办法还在制度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己初具规模,而目前解决目前基金公司赔本赚吆喝的主要方法是整体规模的持续扩充。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普及企业年金使之成为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也积累了很多的管理经验,如美国的Keogh计划、SEP计划、SIMPLE IRA计划和SIMPLE401(k)计划,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加拿大的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日本的厚生年金和税制合格退休年金计划,以及香港的强积金计划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需要通过借鉴上述国际经验,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立适合各个行业的企业年金计划,打破现有国企的行业计划年金的封闭模式,辅之以政府的税收优惠及补贴等政策,才能使我国企业年金管理格局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目前,企业年金市场规模约3000亿,21家投资管理人中,有的甚至是千分之一倍率,这就是企业年金管理市场管理费的状况。”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也表示,“要让老百姓赚钱享受阳光晚年,企业年金管理需要发挥资产管理行业效率,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严格执行自律公约。此外,呼吁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早日出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