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公布资本账户开放路线图意在投石问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1:1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胡群

  日前,由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领衔的课题组撰写了一份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引起了业界轰动。

  近年来央行一直在不断探讨资本账户开放问题。但尽管早在1996年中国就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但资本账户开放的16年来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有观点认为这次央行在两会前重新掀起讨论,旨在将其意见传递到更高层的决策机构。

  央行意在投石问路

  据了解,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度几乎是全球最低的,目前开放度不到国内资本市场总规模的1%,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开放度大多在10%~30%之间。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复旦(微博)大学财务金融系徐剑教授都曾指出,在资本账户不可兑换的前提下,目前仅在贸易项下输出人民币导致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只能达到其潜力的10%以下,无法达到与国力相匹配的程度。

  马骏认为,如果人民币输出只通过贸易渠道,即使到2015年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融资功能恐怕也只能达到美元的几十分之一的水平。

  尽管在“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兑换,但我国资本账户管制的现状导致人民币不能实现自由兑换,进而限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月23日央行出台的上述报告则首次公布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路线图,明确指出中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并将整个过程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其背景是自2011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2011年1月13日公布的新年1号文件《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就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随后2011年4月份香港推出了第一只人民币计价证券,这是人民币的离岸业务里程碑式的进步。到了2012年,人民币流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都纷纷加快。在监管层的推动下RQFII呼之欲出,此外A股国际板的推出也进入倒计时,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又将再进一步。

  今年2月1日,第一只港股ETF基金随着易方达基金(微博)递交了恒生中国企业ETF(上市交易基金)及其联接基金的申请材料而浮出水面,境内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的通道又将多了一条。

  在这种背景下央行出台了此报告,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微博)认为:“这可能是央行希望将资本账户开放的意愿传递给更高层的决策机构,目前只停留在央行的设想阶段,具体的决策必须多部门协商而定。”

  据了解,目前由商务部负责对外投资合作,加快资本账户开放这涉及到商务部、央行与国家外管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而且具体决策尚需国务院的最后批准。

  奚君羊认为,央行出台此报告意在投石问路。“报告中只提出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具体如何实施并未体现,如果更高层的决策机构认为央行的报告可行,央行可能会在现在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具体完整的实施框架和方案。”

  “剪羊毛” 风险

  “中国目前拥有的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银行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应该足以应对资本账户开放。金融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出台的这个路线图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认为,资本账户有序的开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开放资本账户是大势所趋,但即使如此中国高层一直对资本账户开放持谨慎态度。

  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微博)认为,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相当不稳定,尤其是主权债务风险不断发酵,危及金融体系核心部位的稳定,因此开放资本账户不能操之过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教授则对开放资本账户表示担忧:“资本市场开放及相应的理论是发达国家为其本国利益而设计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金融手段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财富,”他把这种资本掠夺称为国际投资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剪羊毛”。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与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中国的高层在面对资本市场开放问题时更加谨慎。“东南亚经济在国际投资者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资本市场开放导致东南亚数个经济体几近崩溃,而由于中国在当时实施严格的资本账户管制则避免了那场金融危机,”苏剑表示。

  虽然央行课题组认为中国开放资本账户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不可忽视的是一旦资本账户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将直接暴露在国际投资者面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