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价改退二进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1:17 来源: 中国经营报索寒雪
2011年年底,众多电厂集体上书事件最终以国家发改委发布调价通知暂时缓解,自2011年12月1日起,全国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了2.6分钱。但这并不能掩盖目前已经仍然紧张的煤电关系。整个2011年——电煤价格高涨,电厂巨亏停产,各地频繁限电。
以能源为代表资源性产品对企业界和国民经济的意义自不必说,但是中央政府从2009年开始推进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似乎进行得并不顺畅,离当年提出的“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目标还相差甚远。
而主导此项改革的国家发改委也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国家发改委官员2月28日表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将于今年择机启动。这是今年发改委针对这一改革的首次表态。
煤电之争依旧
2011年5月,浙江、湖南、江西、重庆、贵州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罕见的“淡季”缺电现象,各地相继采取限电和让电措施。大量企业再次面临“开三停一”、“每周停二”等不同形式的限电。而到了年底则发展为更为严重的普遍电荒,以致山西十余家火电企业老总“集体赴京请求上调电价”。
“导致电荒的原因确实很复杂,但是价格是市场经济里最敏感,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因素。” 曾在电力企业就职的知名企业家白云峰说。
据了解,在电价形成系统中,国家最先对煤炭供应体系进行了改革,国内大量的中小煤矿通过兼并等方式,管理权收归国有企业所有,尤其以2009年山西省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运动为代表,这被认为是成功的改革。但是,由于整合之后资金缺口巨大,导致很多山西煤矿的改扩建工程流于表面。而生产供应和运力的不足又导致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影响了下游的电力企业生产。
“煤价和电价的不联动,导致我们的发电企业巨亏,并进入恶性循环。”白云峰表示,“这对于整个电力行业发展不利,对国民经济损伤也是巨大的。从世界各国通行的经验来看,理性的恢复煤电联动机制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而在电力系统中,经历了厂网分离的改革后,发电企业和电网成为了两个利益集团。在发电企业面对高煤价而亏损的同时,电网公司却因为垄断而享受着利益。
煤炭、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之间的关系恰好是市场化的价格与垄断行业的垄断价格接轨的案例。发改委不得不探讨这一场改革的解决之道。
而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对媒体表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开展竞价上网和直接交易试点,加强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组织落实好各地居民阶梯电价实施方案。”
油价形成机制将小幅调整
而在另一个重要能源品种——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未来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趋势是,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宋亮也认为,最近几年频繁出现油荒,根本原因是目前成品油调价机制问题多,导致市场价格不能合理的进行上下游传导,“一方面导致炼油不积极,一方面造成销售商大量囤积存货,待价而沽。当务之急,需对原调价机制尽快改革,缩短调价时间,提升价格灵活性。”
据发改委价格司人士透露,发改委正在召集专家和内部人士一起讨论成品油定价机制修改方案,年底之前意见稿就会出台,届时将征求行业内专家和企业的意见。“很多人都感觉到,目前的定价机制不透明,但我们不能做到太透明,否则只能导致投机行为的存在。”据他介绍,今后22天为一个联动周期将会缩短,比如调整到14天,这样价格差就会缩小。”此外,每次调价的幅度也有可能从4%调整为3%。
据了解,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在经历多次改革后,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的。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有条件的联动,这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与国际油价接轨。
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的定价公式采用的是22天一个价格调整周期,通过复杂的计算,来决定成品油价格的变动。金银岛分析师张永凯认为,国内的汽油和柴油市场不是市场化的市场,它是一个相对垄断的市场。“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相对垄断的市场里面做公开、透明的定价模式。否则会有更多的投机行为,价格控制出现。”
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定价周期和涨跌幅度的改革,实际上已经在控制投机行为,“14天能够囤积成品油的量,要低于22天的量。”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发改委还将扩大原油价格的数据采集区域,将从目前的3个原油价格参照地变为5个,这样原油价格的形成将更加科学。”
目前,我们60%左右的石油依赖进口,因此油源的稳定供应对中国非常重要。“当务之急,我们应加快原油战略储备,一方面保持国家储备从满足30天提升至满足90天,长期储备最好保证半年以上;一方面放开原油进口许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发挥民间储油功能。” 宋亮说。
天然气价格机制正在探索中
在煤炭和石油产品定价机制基本形成框架的基础上,一个重要的能源——天然气被认为是未来有可能取代煤炭的重要能源品种,而天然气的价格形成机制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
日前,有发改委官员表示,将组织落实好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广东、广西的试点,适当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鼓励地方积极探索阶梯气价政策,研究对低收入群体实行相对较低价格的办法。
据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对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非常看重,同时也非常犹豫。但是,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目的之一就是使国内外的天然气价格接轨,提高企业引进天然气资源的积极性。”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持续上升,对外依存度超过30%,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长期合同都需要企业自己来签署。
发改委在广东广西进行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试点改变了原来价格调整需要经过的复杂程序。而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选取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另外,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综合考虑天然气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确定各省(区、市)天然气门站价格。还将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对天然气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且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据了解,按照原来的规定,从燃气公司力促调价申请到最终实行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新机制可以有效环节燃气企业的经营压力,为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出台打下基础。
“新定价机制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价格联动,有利于反映天然气市场价值,缓解进口气高进低出造成的亏损,对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石油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