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改革就是要回归本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1:1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朱紫云

  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

  银行回归实体经济,这已经是几乎没有争议的改革方向。3月1日,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北京银行董事长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叙述他心目中的关于银行改革的现在和未来。

  脱离实体经济将是本末倒置

  《中国经营报》: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你如何解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急迫性?

  闫冰竹: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发展,银行利润就成为无源之水,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

  从国际经验来看,加快回归实体经济是世界经济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本末倒置,成为美欧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

  从当前国内形势来看,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走向未来的战略选择。以“十二五”规划为新起点,中国经济步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的崭新时期。未来十年,探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匹配的可持续增长模式,是处于转型时期整个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控制物价涨势、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才能稳中求进,实现平稳可持续发展。

  其实我们银行业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而实体经济也是银行业发展的基础。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也推动银行业加快战略转型。

  《中国经营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义之一,但目前受限于贷款额度管理、存贷比考核、不良容忍度规定未明等因素,一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还无法落实,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状况目前仍难有大的改观。如何看这些现状的尴尬?

  闫冰竹:实际上我们中小银行在战略转型实际操作中也遇到这样的两难境地,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解决。

  一方面,监管政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为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执行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其次,在小微企业贷款存贷比要求能否适度放宽?小微企业贷款按照一定比例或者按照单独的计算方法计入存贷比,缓解银行的存贷比压力,从而进一步激发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银行自身要不断探索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我们去年推出多项举措服务小微企业。比如,在信贷投放力度上,北京银行将在每月初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确保全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去年同期。力争在未来5年内实现每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均超过200亿元。再比如我们推进专营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小微企业的流程优势,推动小微企业业务实现“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贷后、特色化激励”,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警惕创新过度与创新不足

  《中国经营报》: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为目的。但现在不少银行以创新之名,实则规避监管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对这种现象如何评价?

  闫冰竹:我认为对于未来金融业的创新,要警惕“创新过度”,但也要正视创新不足。美欧金融危机告诫我们,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缺乏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将失去效率和活力,伤害到金融体系竞争力,但过度投机性使用金融创新工具会造成风险成倍放大,甚至冲击着银行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相对于欧美市场“创新过度”,中国创新金融产品的供给还十分短缺。一方面,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有限,期货、期权等基本衍生品都十分罕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空间狭窄。国际大银行通常经营的22项综合性业务,在中国银行业开办的只有与银行传统功能高度相关的10项。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新型业务尚处起步阶段。“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汇率制度改革等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都亟须金融创新的强力支撑,提供一系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支持。

  《中国经营报》:那么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如何进行适度金融创新?

  闫冰竹:金融创新要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为方向。在当前竞争形势下,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要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具体来讲,要差别地选择不同客户群并定位市场策略,在拥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形成自身专长和竞争优势;要着力塑造服务特色,形成产品和服务品牌;要在对客户细分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优势的管理运营流程,构建集约化、内涵式、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中国经营报》:现在很多银行提出了从融资型商业模式向资本集约型银行转型。这种转型的难度和挑战是什么?

  闫冰竹:近年来,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商业银行整体的收入结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变革,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但也必须看到,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改革的成本和代价,不可能一蹴而就。具体而言,我认为在经营理念上,银行业要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型。商业银行要摈弃高消耗、低效率、单纯追求规模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方式,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

  在管理模式上,银行业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在银行业战略转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竞争格局上,银行业要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型。战略转型的关键,在于率先打破同质化的市场竞争,形成特色化产品服务,抢占发展先机,塑造差异竞争优势,在产品创新、服务特色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