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严肃整治“权学交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2:08 来源: 中国财经报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勋儒——

  严肃整治“权学交易”

   本报讯 记者李忠峰报道 “中国博士最大群体不在高校而在官场。同时,我国博士生质量下降突出,表现在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衡。当务之急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博士生教育体系,严肃整治官员权力学术交易。”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勋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自1981年开始博士生培养,1998年后博士学位授予量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截至2010年累计授予博士学位33.5万人,2009年即授予48658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公布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显示,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负责人对博士生创新能力评价普遍不高。

   陈勋儒认为,导致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学位管理举办权、管理权、评价权高度集中于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自主权受限、办学积极性难发挥;高校内行政权、学术权、教育权和评价权集中于行政部门和行政领导,教授自主权、学生监督评价权无保障。一些博士点学术氛围淡薄,高校“跑部前进”追求办学规模“高大全”,忽视培养质量。部分官员以权力谋学位、部分教授以授学位谋资源,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二是教育体系改革滞后。博士教育定位长期不变,培养目标单一。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相似,博士培养目标定位、学位标准、学科类型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多元化,与产业、行业、企业、社会紧密结合的专业学位不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有博士生导师54723人,在校博士生246319人,生师比为4.5,其中占博导总数74%的40587位博士生导师兼为硕士生导师,因此实际生师比远不止4.5。导师指导不足、教育水平下降。调查表明,45.3%的博士生认为学位课程“一般”、21.5%认为“较弱”。

   “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完全依赖教育行政部门,未形成博士生教育质量监督他律与自律机制。招生中‘分数至上’,对博士生导师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和淘汰机制,多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为质量考核指标,忽视综合质量评价,论文抄袭、粗制滥造、选题雷同。”陈勋儒说。

   他建议,当务之急是立足国情,加快修订《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和制定《学位法》进程,科学制定博士生教育发展目标、规模和质量标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博士生教育体系。加快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健全以政府宏观指导、单位自我约束、导师负责制为主,社会各方监督为辅的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博士生培养单位、导师、博士生淘汰机制。

   “还有,建议严肃整治官员权力学术交易。严厉禁止在职党政官员兼任博士生导师;在职官员攻读博士学位必须辞去现有职务并自付相关费用,至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停止担任现有职务,树立在职公务员终身学习意识;对已取得或正在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在职官员开展自查并公示,对不符合法定程序、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学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