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需完善市场机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提高居民收入”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
这样的良好势头让人欣慰,但不少代表和委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未来我国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确保这一目标,除了改善收入分配体制,相应的市场机制也必须完善和转变。
成效
提高居民收入得到高度重视
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认为,中国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等收入陷阱”是否会在中国出现?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不会在中国出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表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概念,中国的国情异于拉美国家,因此现阶段摆在面前的最主要问题,仍是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不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都对“提高收入水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而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的努力,也显示出了国家积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决心。
据不完全统计,除少数省份外,全国主要省市和地区,均连续多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已连续10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涨幅均超过20%。
2012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而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提出,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并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即每年增长7%以上。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10年时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将翻番———这也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
尽管在“提高收入”方面,政府努力卓有成效,但“中等收入陷阱”这样的提法,仍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李庆云表示,虽然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居民收入提高较快,但不少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农业人口、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农民工的收入仍比较低,收入来源也十分有限。所以,未来提升收入水平仍有很大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到通胀以及住房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会受到影响。所以,从长期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仍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问题
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有待遏制
对于收入问题,令外界最为担忧的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收入分配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原副主任宋晓梧表示,当前中国 社 会 存 在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过 大 问题。201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出现了低于农村居民家庭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增 长 速 度 的 趋势。尽管城乡差距缩小到了3比1左右,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
宋晓梧认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主要是再分配作用发挥失效,再分配很可能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本来一次分配后城乡收入差距是3倍左右,但如果算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以及一些公共支出转移的话,差距可能扩大到5到6倍,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对此,李庆云也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高收入阶层收入渠道众多,而低收入阶层收入渠道单一,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而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在参加政协经济组会议讨论时则表示,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趋势。
对于收入差距的原因,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和委员认为,是城乡分割、行业垄断,以及价格扭曲等多重因素所致,需进一步改善收入分 配 制 度 , 防 止 收 入 差 距 继 续 扩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关于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提案》中指出,收入分配改革牵动发展全局,需要把推进收入分配体制 改 革 作 为 “ 十 二 五 ” 改 革 的 重点,并建议年内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迟 福 林 在 接 受 记 者 采 访 时 表示,从目前分配格局看,劳动受益比重下降,资本受益和政府受益比重上升。因此,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受益的比重,仍有很大空间。从制度上讲,需要尽快形成劳资双方谈判机制,以便形成合理的工资水平;在公共服务再分配和个税调整 上 , 也 需 要 建 立 相 应 的 合 理 制度,促进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
李庆云也赞同改善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可以建立优惠政策和约束条件相结合的制度。例如,在为中小企业减税的同时,增加附加条款,要求企业将减税所得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于提高员工收入和购买各类保险。宋晓梧则认为,再次分配制度,同样需要改善,除了保证有效公共品的提供,还需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税收等手段加大社会供给,平抑分配差距。
改革
改善收入分配需完善市场机制
不少代表和委员表示,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将是改善收入分配制度的保障。在采访中,有代表和委员表示,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二次分配讨论较多,办法相对明确,可以通过政府有倾向性的保障制度改善。但近两年初次分配问题却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不高,劳动和资本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全国人大代表、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 E O王文京建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在一次分配中对员工工资的给付能力,促进实体经济坚实发展和扩大就业。
对于这样的建议,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认同,但同时也指出,改善初次分配的根本,在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全面提高劳动者收入。
李庆云认为,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剔除过多的非市场因素,减小这些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成本提高,使企业有足 够 的 利 润 为 劳 动 者 提 高 工 资 收入。蔡继明则指出,还应给予吸纳就业较强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成为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新主体。
事实上,政府在上述方面,已经做了诸多努力。《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 若 干 意 见 》(非 公 经 济3 6条)、《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等 相 关 政 策 相 继 出 台 ; 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行业的准入研究也相继展开。这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提高自身盈利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劳动者工资收入。
蔡继明认为另一个改革重点,是转变国有企业角色,以便让民营企业更多的参与经济建设,这将有助于就业和提高劳动者收入。迟福林则强调,应尽快出台以公益性为目标的国有资本调整方案,细化新36条,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出台财税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很多代表和委员也认为,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创造出更好的市场环境,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扫清障碍,最终实现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